本报讯(实习记者姬娜)乳品“禁鲜令”从2007年元旦开始执行,这表示今后乳品企业不得再利用“鲜”字来误导消费者。记者昨日走访西安市部分超市、商场以及牛奶批发店,发现“鲜牛奶”已经难觅踪迹。然而面对“禁鲜令”,不少市民仍表示不知情和疑惑,专业人士则认为,“禁鲜”不如尽快确定“鲜奶标准”。
| |
在雁塔西路一家超市购买牛奶的马女士告诉记者,她没听说过“禁鲜令”这回事,喝惯了的“鲜牛奶”消失了,又出现诸多新名目的牛奶,今后不知该如何选择。某超市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从以前的销售情况来看,带“鲜”字的牛奶要比不带“鲜”字的牛奶卖得好。
据了解,“禁鲜令”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存在大量复原乳。“禁鲜令”的初衷是将以原料奶和奶粉为原料的乳制品区分开。
对此,有关专业人士表示,如今“禁鲜令”虽出,很多企业去“鲜”却只是换汤不换药,很多牛奶产品包装去“鲜”改“纯”后,上面所标注的配料表毫无变化。要想整顿竞争混乱的乳品市场,不如尽快制定鲜奶标准,让消费者更明白地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