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霞培训入党积极分子。
王新峰摄
自1991年大学毕业后,张春霞就一直工作在鞍山科技大学的辅导员岗位上。14年来,她以自己的一颗爱心温暖着每一个学生。
真情开启心灵之窗
张春霞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充满个性的一代,必须打开他们的心结,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用真挚感情感染、教育他们。
金属加工专业一名女生,暗恋上一名女同学,一度割腕自杀,并有伤人的念头。
张春霞从大二担任该班辅导员后,经常与这名女生谈心,师生间建立起深厚的信任。经过一年多马拉松式的思想工作,这名女生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加倍努力学习,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有一位男生在班委选举中落选,却认为是辅导员的过错,对张春霞产生敌对情绪。不久,他患急性脑膜炎住院,张春霞和其他老师一起买了礼品去探望。当走进病房,张春霞说明身份后,同室病友十分感动,可那位学生却转身背对老师。10分钟后,他终于开了口:“张导,我渴了。”张春霞赶紧扶起学生喂他水喝。那一刻,师生心灵相通了。后来,在张春霞鼓励下,这名学生跳级考取了研究生。
张春霞说:“辅导员工作都很琐碎,关键是要把真情融入到教育和感化之中。”
细、严、恒上下功夫
鞍山科技大学的辅导员,都知道张春霞的“三字经”:细、严、恒。在“细”上做文章,捕捉学生思想信息,抓住思想症结,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在“严”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规范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为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张春霞经常早来晚走,周末加班,中午也很少休息,不是帮学生化解思想疙瘩,就是为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学生们也爱找她探讨理想、人生及考研就业等问题。
每年新生军训,是熟悉学生的好时机。张春霞与学生们一道住进军营,每天与他们一起在训练场上,烈日下、细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寝室里,她带着针线,一个一个为学生扦着裤脚;晚上,她走遍学生的营房,帮学生盖好被子。
对部分学生旷课、常泡网吧等不良行为,张春霞发现一次制止一次,从不姑息,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
多年来,张春霞所带的班级外语四级通过率、考研率、就业率等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学生工作考评2002年度全校排名第一,2003、2004学年度均排名第二;连续4年应届毕业生考研率高居全校榜首。
每个学生都是一份牵挂
张春霞的生活并不宽裕,家住农村的年迈父母和贫困的妹妹常需她接济。张春霞夫妇婚后一直租房居住,直到3年前,才贷款买了房。尽管生活拮据,但对贫困家庭学生,张春霞却很大方。
金属加工专业一名学生家境贫寒,又不幸患上后颈部囊肿,无钱医治。为让学生做手术,张春霞把家里当月生活费都掏了出来。2006年,化工2003级3班学生袁振卿不幸患上白血病,张春霞动员父母、兄弟、姐妹,筹集5000元钱捐给袁振卿。这样的事情,学校里的不少贫困家庭学生都能说出几件。
对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个别辅导员收受学生礼金礼物的现象,张春霞觉得是不可原谅的。她担任辅导员14年,没有收过学生一分钱、一件礼物。只有一次例外,一位家境贫寒的山东籍学生,在张春霞的帮助下拿到了救助金,感激之余,背来自家种的花生,张春霞感动地收下了这份礼物。
2006学年上学期,张春霞所带的教改试点班课程安排紧、学习任务重、学生精神压力大,她与教务部门协调课程设置,又利用周末掏出400多元,带学生到公园交流和娱乐,还把30名学生带回家,与学生一道下厨做饭。
“每一名学生都是我的一份牵挂。”张春霞说。
编后
好的辅导员是一盏航标灯,为学生导航,做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好的辅导员是一面镜子,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张春霞就是这样一位辅导员,她工作14年来,以最大的热忱、最浓的亲情,真心帮助关爱着每一位学生。
张春霞深信“辅导员是一份良心活”,并以此自勉。其实,“良心活”又何止辅导员一个?干好“良心活”,就是让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更高的职业精神,善待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