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近日在探讨青少年问题的一个论坛上,发生了令人深思的一幕。一知名教育专家数次打断学生发言,咄咄逼人的态度遭到参会听众的反感。事发后,有老师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一些教育专家不仅不习惯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也不习惯蹲下来和一线的老师交流,他们总是在俯视老师和学生。
| |
听众:请让孩子说下去!
当时,台上是类似于访谈节目的主题对话,嘉宾有研究青少年问题的学者、专门挽救网瘾少年的大学教授、儿童心理专家和一位家长代表,台下的听众多是各类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
当18岁的职校生李阳举手要求发言时,台上的嘉宾和台下的听众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一脸学生气的男孩会把已接近尾声的论坛推向高潮。
李阳接过话筒,他开口了:“我听完各位专家的发言,觉得你们并不真正理解我们。我是……”
李阳的话还没说完,台上的一位知名专家打断了他的发言,追问:“你具体说说我们哪些地方没有理解你们?”
面对著名专家的追问,李阳显然感到了紧张,有点儿“语无伦次”:“你们不理解我们,没有真正接触到我们的心灵,爱心和耐心都不够。我以前也是网瘾少年……”
专家有点儿急了,再一次插话打断李阳,要求他说明不认同专家的哪些观点。听众开始议论纷纷,甚至发出了嘘声。突然间,一名女老师站起来大声说:“请×××教授不要再打断这个孩子的发言,尊重他说话的权利,让他把话说完!”会场立刻热闹起来,先是掌声,之后很多人热烈响应:“让这个孩子说下去!”
孩子:专家有点自以为是
李阳站起来之前,一直是专家学者们在滔滔不绝地讲。他们描述当前青少年问题的严重程度,分析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网瘾,指责社会要为青少年问题承担责任;家长代表则讲述自己如何在专家著作的指导下,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把孩子从网吧拉了回来。
而就在主持人要把话筒交回李阳手里时,一位坐在前排的男士抢过话筒:“我插一句话。这个同学为什么会感觉不满意,这说明在座的专家没有挠到他的痒处。各位专家每年收入至少有几万元吧,衣食无忧。你们能体会到学生七八个人住一间宿舍、在食堂排队买1元钱菜的滋味吗?请专家也到学生宿舍住几天,去食堂排队打饭,你们能看到、了解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会场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论坛结束后,李阳私下里告诉记者,他觉得这些专家研究了几个学生,就以为了解了全部学生,帮助几个孩子戒除了网瘾,就以为能够解决所有孩子的问题,“他们有点儿自以为是”。
分析:一些教育专家总是俯视学生
这段插曲持续时间并不长,但却给不少与会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随后的一天,还时不时有人和记者聊起这件事。
“我看到了成人世界的强权!”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理学家表达她的感受,那个男孩的想法也许有些片面,也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叛逆,但台上的专家在追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强势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
“专家太咄咄逼人了。”魏学成是北京市教育协会教育心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一名从教30多年的中学高级教师,听完论坛,她认为,一些教育专家不仅不习惯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也不习惯蹲下来和一线的老师交流,他们总是在俯视老师和学生。视角决定了一些专家脱离了教育第一线,研究问题分析多,实证少。有老师曾经向记者表示,专家说来说去都是那几点,究竟如何具体操作,专家往往给不出建议来。
抱怨:教育专家脱离实际
其实,记者过去也时常从一些中小学一线老师那里听到过对教育专家、官员脱离实际的抱怨。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是,这几年来,教育界尤其是教学一线的老师对于新课程改革一直也颇有微辞,大家意见比较集中的一点是,新课程改革的设计者中缺少有丰富课堂实践经验的一线老师,因此,改革的理念虽好,但实施起来却有不小的难度。
无独有偶,日前,记者在南开大学组织了十几位学生座谈,询问他们喜欢看什么样的新闻报道。“最反感专家出场!貌似公允,半天说不到点上,还不如看同龄人或身边师兄师姐的成功经验呢。我们同学看见‘专家’两个字都有逆反心理。”记者没想到,这竟然是这十几位同学的共同感受。
(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