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试飞过程大揭秘
1993年,雷强等5人脱颖而出,被确定为“首席试飞员小组”成员———这一年,品质模拟试验台建成,上面的模拟器操作逻辑、灯光照明和座舱内所有设备都跟真飞机完全一样,试飞员还可以演练不同气象条件、不同特情的飞行状态。
| |
“这样的飞机从来没见过!”第一次上课,飞行员们全都目瞪口呆。歼-10全部使用计算机操纵,这对早已习惯第一二代飞机拉杆、蹬舵的飞行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一切从零开始。
“这才叫真正的战斗机!”
1998年3月23日,歼-10样机首飞。成都军区温江机场,人头攒动。
雷强身穿特制的橘红色飞行服,走向战机。他像喝了酒,满脸通红。陪同他的大队政委抓住他的手,一把脉,150!雷强默默地爬上悬梯,跨进机舱,一回头,发现为他送行的试飞局局长脸上挂满泪水。
点火、滑出、加速、拉杆,飞机跃出地平线,刺向蓝天。
战机绕着机场飞了三圈后,雷强发现油料还有剩余,就请示再飞一圈。20分钟后,新型战机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平稳降落在跑道上,整个机场一片沸腾。
“这才叫真正的战斗机!”走下飞机的雷强无比兴奋。
“抗侧风性能成倍数增加”
首飞仅仅是成功的第一步。试飞员们接下来的工作,是对战机进行反复检验,使设计缺陷逐一得到暴露、修改,为战机定型做准备,也为以后飞行员的操作提供依据。
1999年,何斌斌等第二批四名试飞员进入型号调整试飞,这是更大强度的试飞———只有飞出极限值,新型战机的性能才能得到拓展,战斗力才能得到提升。因为是极限情况,在第三代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国外无一例外都摔过飞机。
何斌斌在一次返航时遇到黄沙袭击,地面风速达到14米/秒,“飞机像喝醉酒的汉子”,摇摇晃晃,方向也跟着往一边倾斜。这时,他把速度加到280公里,用集团法、航向法判断飞机姿态,接地瞬间,“在场的人腿都软了”。何斌斌写了《大侧风飞行方法》,“歼-10的抗侧风性能成倍数增加”。
试飞速度超过运载火箭
“低空大表速”试飞,考验飞机结构强度的可靠性和颤振特性。低空大气稠密,飞机速度越快,速压越大,一旦越过临界点就会导致飞机解体。据统计,国外试飞这个课目解体摔掉的飞机不下50架。
2003年12月1日,试飞员李中华向“低空大表速”极限值发出挑战。他从万米高空以超音速状态向下俯冲。随着飞机加速,他感到血往上涌,身体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当速度达到120米/秒时,“就像坠入无底的深渊,被丢在了无边的黑暗寂静世界。”到距地面不到千米时,他扫视了一下显示屏:速度完全达到并超过了飞机的设计值。
这一飞,创造了国产飞机在大气层最快飞行速度的纪录———超过了运载“神六”的火箭在大气层中1300公里/小时的速度。
“歼-10定型后,空军首长说歼-10飞机原则上优于同代国外战机,飞行员反映,原来是坐吉普车,现在是坐上了奔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许德说。
与模拟敌机对抗4回合完胜
日前,记者在西北某机场目睹了新一代歼-10战斗机叱咤长空的风采。蓝天白云下,两架铁灰色的歼—10战斗机短距滑跑,同时跃起。天空上,它们时而腾跃、俯冲,像鹰隼般迅猛;时而盘旋、翻滚,似飞燕般灵巧。这时,指挥部通报:“敌”4架第三代战机以密集编队突破我防空阵地。一声令下,两架歼—10战斗机风驰电掣直飞截击空域。很快,前方传来捷报:两架歼-10战斗机与“敌”机在长空较量4个回合,均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开火,空战对抗取得全胜战绩。
新闻背景
歼-10战机走过20年历程
作为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歼-10自研制起就雄心勃勃———它的任务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上世纪80年代初,航空工业重新制定了“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方针,即用较先进的歼-7、歼-8替代部分老式战机;研制歼-7、歼-8的后继改进型;以米格-29、苏-27为主要作战目标,预研能够满足2000年前后作战需要的先进战斗机。
1982年,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听了邹家华(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汇报后,提出要搞一个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投资5个亿。研制任务交给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1986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文件,批准歼-10立项研制,代号为十号工程。从批准立项到研制成功,歼-10战机走过了20年历程。据南方周末记者苏永通北京娱乐信报记者李剑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