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高强度煤炭开采,我国重点产煤区生态遭破坏。专家建议,应避免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严格执行“边开采边治理”。
开采和治理“两张皮”留隐患
2006年10月,在湖南省临武县接龙乡茅金坪村,记者看到:原本山青水秀的村庄,因煤矿违规进入村庄的地下保安煤柱生产,导致田地沉陷、房屋倾斜。
| |
在山西省怀仁县王卞庄村,村民周德文的妻子说,从2006年3月开始,她家的房子就经常发生不规则的震动,伴随着的还有来自地下的炮声。有时白天震动,有时黑夜震动。她把记者带到房后,告诉记者一面墙上的一大道条状水泥是补好的裂缝。
王卞庄村十几户人家里有类似的裂缝。村民说,村里耕地也有大裂缝,还有村民的驴掉到裂缝里的事。村子周围有好几个煤矿,开了十几年了,最近停了一段时间。后来,突然地下响起炮声,原来是煤矿重新打巷道,还在井下放炮。
记者从怀仁县国土资源局了解到,王卞庄村周围有多座煤矿。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这些煤矿关闭后由山东鲁能集团整合成了一个年产600万吨的大矿。鲁能集团接手后就在这块煤田重新打巷道,主巷道打到了王卞庄村的下方。
煤矿开采无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在不少产煤区存在。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长王宏英认为,多年来,我国许多煤矿没有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开采规划的内容,甚至连保安煤柱都不留,铁路下、公路下、水体下随意采掘,没有形成同步治理机制,也没有可操作性的规范标准。开采和治理“两张皮”,煤炭采走了,污染和破坏留给了村民、留给了国家。
生态被破坏谁负责
怀仁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陈维新说,王卞庄村的村民多次到县政府反映问题。经有关部门协调,由鲁能集团出资1000万元用于村民的赔偿和重新安置。
经过20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山西省因采煤沉陷造成的灾害严重。生态环境遭破坏引发了不少矛盾。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曹家山村曾因村矿矛盾发生冲突。村支书牛正贵说,他们村的煤矿开了近20年,村民们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反倒是耕地被占、地层下陷、水源枯竭、煤尘飞扬、噪声不断。煤挖完了,煤老板走了……
山西省环保局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群众认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影响到社会公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须严格执行“边开采边治理”
专家建议,要从法律的高度建立“边开采边治理”机制。
山西省朔州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郭振林说,采煤造成的采空塌陷灾害往往在几十年后才显现出来,企业一定要在开采的同时进行治理。朔州是山西的重点产煤市,煤炭开采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地下水系的破坏。现在朔州市区附近200多平方公里的朔南煤田面临大同煤矿集团和中煤集团的大规模开采,开采前的生态环境治理规划至关重要,如果在开采中不进行同步治理,那么几十年后将出现一批“生态灾民”,国家不得不拿出更多的钱进行治理。
平朔公司安太堡矿生产技术部主任杨叶齐说,边开采边治理可以大大降低治理成本。平朔公司把生态保护工序安排在开采过程中,增加的成本每吨煤不到1元。如果等全部采完、生态已经遭破坏再治理,费用可能成倍增加。同样,井工矿开采也是同步治理的成本大大低于事后治理。如果全部采完后再回填巷道,成本的加大可想而知。
王宏英认为,把生态治理的“关口”前移,可以避免找不到责任主体和社会矛盾的发生。(记者吕晓宇 刘非小)新华社太原1月5日电(新华社专稿)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