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本报记者 李杰 摄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在西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作报告 本报记者 李杰 摄
昨日,西安八百万市民高度关注的西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开幕。代表全市30多万党员的515名代表出席大会。
大会执行主席孙清云、陈宝根、焦安发、王成文、董军、王启文、王军、丁健、姬文战、李秋实、景俊海、刘春雁、蒋树瑛、韩松等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孙清云代表中共西安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孙清云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绩,也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他充满信心地提出,未来五年,西安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全有条件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大有作为。
把西安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城市
“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是西安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孙清云强调,这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西安市情、比较优势和今后发展取向进行全面审视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是我们在新阶段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建设人文西安,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把西安建设成更具文化魅力、更富有特色和更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建设活力西安,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活力,努力把西安建设成更具现代气息和生机活力的城市;建设和谐西安,就是要以科学发展、共创和谐为主旋律,努力把西安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城市。
今后五年党建工作主抓五方面
今后五年西安市的主要奋斗目标:在全省率先跨入全面小康社会行列;在西部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梯队;在全国率先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今后五年党建工作:一是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二是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融洽的坚强领导集体。三是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四是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展示政治坚定、本领过硬的形象;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形象;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形象;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形象;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形象。五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孙清云参加代表团分团讨论时强调———
激发各方活力建和谐西安
昨日下午,孙清云参加了新城区、莲湖区、临潼区代表团的讨论,他在发言时强调,要高扬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主旋律,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孙清云说,经过历届市委的努力,西安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了团结融洽的良好局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关键是要高扬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主旋律。一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二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在“好”中求快。三是把统筹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亲民、爱民作为各项工作遵循的基本准则。五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各方面的活力与创造力,形成合力,促进发展,加快推进和谐西安的建设。
过去五年五大启示
只有少说空话多办实事才能为群众带来更多福祉
孙清云在报告中表示,过去五年丰富多彩的工作实践,让我们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西安发展·人物
一名路灯工人眼中的“西安速度”
邹建军,西安市路灯管理处劳动服务公司工人。5年前,由他所在的单位安装的路灯只有4万多盏;5年后,这一数字变成了14万多……这位来自基层党代表的5年工作变化折射出西安城市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奇。
邹建军1980年分配至路灯管理部门工作。1999年,他调入市上的电器安装部门,负责路灯安装、改建工作。据统计,2001年全市安装路灯4万多盏,到2005年增加到6万多,2006年猛增到14万多。“从路灯安装数量,就可以看到西安城市发展非常快。”邹建军说,随着西安新建道路的增多,道路拓宽改造以及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的实施,路灯的数量也相应增多。
5年前,他们工作的圈子东到十里铺、南到电视塔、西到三桥、北到张家堡,是个包围城市的“小圈子”。现在,邹师傅的“势力范围”扩大为东到浐灞开发区、南到西沣高速收费站、西到西宝高速引道、北到西铜高速收费站,变成了一个“大圈子”。邹师傅说,西安不但城市变大了,城市建设也越来越有味道了:过去在水泥杆上安装的路灯,如今都变成了金属杆;过去仅仅发挥照亮作用的路灯如今也成了城市里一道风景。
邹建军高兴地告诉记者,再过几天就要开市政工作会议了,今年的任务肯定比去年增加了。“这好啊,说明我们西安建设得快!”
未来五年八大任务
行政中心完成北迁 良好天数要超300天
孙清云在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我们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们完全有条件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大有作为!未来五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发展重点,全面协调发展,全面完成八方面主要任务。
任务1 行政中心北迁 地铁二号线通车
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一城多心”和“九宫格局”的城市布局要求,大力推进“新老分治”。在老城区,加快实施“皇城复兴计划”,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开发性建设,进一步彰显古城风貌;在新建城区,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现代化城市形态。完成行政中心北迁,加快大明宫地区综合保护改造,带动城北的发展提升。努力形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古城与新建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互为依托的城市特色。
把保护和新建水源地、节约用水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建设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地铁二号线建成通车,全面贯穿三环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停车场、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
任务2 良好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加大对秦岭北麓、自然水域、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治理力度,加快城乡生态林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治理水土流失,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使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38%以上。
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化”专项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加大对汽车尾气、烟尘、噪音、扬尘污染的治理,使大气环境良好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大力治理水体污染,让全市人民都能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
任务3 每个有就业愿望的居民都能就业
大力提升西安的文明程度,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在全市开展发展成果由市民共享教育实践活动,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积极实施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确保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城镇居民都享有就业机会,实现全市无“零”就业家庭的目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任务4 基本完成二环内棚户区改造
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进城务工人员逐步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残疾人事业,有效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在农村全部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突破。
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价格,基本完成二环内的棚户区改造,大力改善低收入群众的居住条件,力争五年内全部解决城区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实施“天网工程”,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任务5 有条件的区县力争进入西部百强
坚持产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作用,加速在软件、集成电路、通讯、新材料等几个领域的突破和集聚,实现工业产值1600亿元。强化装备制造业的支撑地位,加速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使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加快区县经济发展,力争具备条件的有关区县进入西部百强县和全省十强县。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高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任务6 培育新型农民
把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推进“一村一品”,形成特色板块和产业带。继续贯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和社会支农投入总量,加快城市产业链和公共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
任务7 打造创新型企业方阵
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使创新精神成为西安新的文化内涵。紧紧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军工和中省驻地企业,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校企相结合、军民相结合。
大力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积极扶持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方阵。加快科技园区建设,把高新区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
任务8 不断提升西安的国际影响力
把提升国际影响力作为战略取向,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探索文化招商、环境招商等新路子,力争更多的世界知名企业和机构落户西安,吸引更多外资投向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进与国际、国内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关中、陕南、陕北各市的全面合作和产业对接。
过去五年八大亮点
提出“四化”发展理念 就业医疗大为改善
西安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西安市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部署,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改善发展环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强创佳”、推进“四化”、加快西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迈出了新步伐,开创了新局面。
亮点1 “四化”理念深入人心
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四化”发展理念,明确了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五大主导产业”和“四区两基地”的发展重点,形成了保护古城风貌、彰显西安特色的建设思路,实施了规划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文化名市、环境优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方略,制定了“六方案一规划”。
亮点2 经济连续保持13%以上增速
经济连续保持13%以上的增速,预计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14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200美元,财政收入236.83亿元。“五大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四区两基地”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区县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大幅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4.5%。
亮点3 天蓝水绿路畅
完成了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368.2亿元:二环路全线贯通并实现立交化,绕城高速、高架快速干道一期相继建成,三环路主线基本建成,地铁项目试验段开工,拉大了城市骨架。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唐城墙遗址公园、西大街等项目相继建成,顺城巷改造进展顺利。改造背街小巷779条,新建拓宽城区主次干道110条,新建和改造公厕825座,一大批供水、供气、供电、供热、园林、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大水大绿”和“蓝天碧水”工程成效显著,近几年良好天气数量稳定在290天左右,新增水面上万亩,新增林地近60万亩。“创卫”“创模”取得阶段性成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力度加大,古城风貌进一步彰显。
亮点4 形成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全部免除农业税,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农村道路、供水、电网、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广厦工程”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小康帮建活动蓬勃开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正在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亮点5 成功举办多个大型国际会议
国企、市政公用行业、事业单位、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投资环境明显改善,西安出口加工区A、B两区先后封关运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外资项目落户西安。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国际古遗址理事会大会、首届欧亚经济论坛、首届丝绸之路投资论坛、2006秋季糖烟酒商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国际餐博会、“盛典西安”等大型国际会议和会展活动。国际航线达到27条,获得了“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称号,泰国领事办在西安设立。西咸经济一体化、与陕南、陕北的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亮点6 就业、医疗、收入、住房全面改善
五年新增就业36.59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14万人。下力气解决了7000多户居民的拆迁安置遗留问题,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民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使64万农村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占全市学生人数的62.2%。五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3.1%和53%,人均住房面积增加4.6平方米。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科教兴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始起步,正朝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
亮点7 市民安全感提高
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得到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依法治市,推进政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普法教育成效显著。社会治安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市民安全感提高了3.6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一。
亮点8 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大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初步建立了党员干部受教育、广大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顺利完成了区县、乡镇党委换届和农村两委会的改选工作,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坚持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靳曼 王晓亮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