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森稔领导的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恐怕很少有中国人知晓,但如果提到它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开发的全球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读者并不陌生。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在批评高层建筑的时候,森稔却坚持认为亚洲城市建设应走“高层路线”,旧城改造一定要能留住老住户。
| |
森稔,1934年出生,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社长。1999年在经济战略会议上由他提出的振兴都市的计划被采纳后,日本政府成立“都市再生本部”,划定再生地域,并借鉴森大厦株式会社民间投资的成功经验,把城区的改造由政府主导型转向民间提案型。
中低建筑不一定适合亚洲
记者:日本人十分向往欧式的中低建筑为主的城市结构。加上日本多地震,日本人普遍有一种观念,认为房屋总是要倒塌的,怎样才能使他们接受高层化?
森稔:首都圈人口超过3200万的超级大都市东京,其历史、文化和人口密度都不同于欧洲的城市,欧洲型的以中低建筑为主的城市结构是否最适合日本,还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确实应该探讨这个重要问题:人口密度高的亚洲社会如何建设具有优越功能和良好环境的城市结构。
在战后高度成长时期,日本的住宅、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几乎都是仓促建成的,是轻质重量的产物。这些贫穷年代的建筑,除了个别,大多数很难维持一两百年。的确,由于潮湿、地震、台风、火灾、自然灾害多发的气候和环境,日本人确实有一种房屋总是要倒塌的观念,现在,这种观念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了。
从技术方面,我们有条件做到这一点。第一、提高抗震强度。日本在抗震、免震领域已经拥有世界一流的建筑技术。今后的技术标准是:在强度为7级左右的地震,人的生命安全应该得到完全保障,而且建筑物本身不应有任何损伤;同时,城市的“生命线”(供水、供电、煤气等系统)也应具有抗震能力。第二、在建筑物中采用不会为社会和时代淘汰的系统,建筑主体部分采用具有高度抗震性的永久性结构,而内部装修和设备则可能跟随时代而更换,这样,因跟不上时代不得不推倒重建的建筑物就会大大减少;而在住宅方面,也应在保证基本使用面积和室内净高的基础上,对其软件(即各种管道和线路、室内装饰和布局等)自行进行更换。
记者:你一直呼吁改变东京的城市结构,恢复城市竞争力。你认为东京城市结构的缺陷在哪里?
森稔:缺陷在于,建筑物在水平方向过于密集,垂直方向过于稀疏,即低矮的房子多,高层建筑少。若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就能使城市结构朝着高密度和良好环境的方向转换。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倍增:城市空间成倍增加,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是我的追求和目标。
使空间成倍增长的方法原则十分简单,只要将以往没有充分利用的城市的空中部分加以活用即可。在城市中心适合建造高层建筑的地区积极推行建筑物的高层化,提供必要的空间。这种可能性是十分巨大的,东京23个区的平均容积率(注: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之比)目前仅为140%,4个中心区的居民只有50万人左右,而居住在同等面积的纽约曼哈顿地区的人口多达150万,而且人们认为与东京相比,曼哈顿更适合于居住。其实,只要把容积率提高几倍,就可以吸引人们再回到东京的中心,还可以扩大人均居住面积。当然,不能仅靠开发时增加容积率,因为那会导致建筑物越造越多,城市环境日趋恶化。所以,还必须把土地的综合使用与建筑高层化相结合。
使可自由支配时间成倍增加的措施有几种:一是通过建设道路以减少甚至消除交通堵塞来缩短通勤时间,二是通过提倡在市中心居住以缩短通勤时间;另外,在城市中心建设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上班与居住相连接的城区也是有效手段。那些上班在东京、居住在郊外的职员精疲力竭地往返于城郊之间,每天的平均通勤时间为2小时20分钟!就城市方面而言,入夜后人走楼空,没有了人气。人们被迫过着既缺少时间,又缺少空间的生活,这种城市结构剥夺了城市居民享受文化知识等生活乐趣,也不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旧城改造,要留住老住户
记者:六本木Hills被公认为代表了目前日本城区改建项目的最高水平。你们把Hills确定为新的开发理念,怎么理解它呢?
森稔:这要从开发观念的转变谈起。我父亲1959年成立了森大厦株式会社。我继承家族事业后,一开始,高楼盖得越多越自豪,但是盖到20栋以后,我逐渐认识到盖大楼不是终极目标,有责任感的开发商应当为促进社会均衡发展作贡献。我不再一味追求数量,而是走综合开发之路,要造能维持100-200年的建筑物。
我们通过英文名词Hill的复数来表达我们的建设理念。Hill的原意是小坡,因为东京城里有不少起伏的坡地,不少建筑盖在小坡上。而现在,Hills体现了我们的建设理念,即“多功能开发、有效利用土地”的理念。所谓的Hills是综合建筑群体,有写字楼、酒店、商厦和住宅楼等。那里舒缓起伏的坡道、绿意盎然的垂直花园,以及一大批文化设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在这样的社区,能在步行距离范围内满足生活基本需求,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老龄化和少子女化等社会问题。
记者:我在采访贵公司时了解到,从1986年到2003年,六本木新城建设历时17年,其中,施工只用了3年时间,与拆迁户的沟通花了14年,包括与住户举行1000多次恳谈会及各种亲善活动。14年,这可是房地产业的一个马拉松纪录!
森稔:我们这样做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在日本住宅文化中,有重土地轻建筑的观念,人们宁可守着破旧的独门独院而不愿搬进现代化的高楼;二是我们坚守一个信念:要留住老住户!老住户不仅是土地的所有者,还是街区活力的源泉。留住他们就是留住邻里亲情;留住了邻里亲情,就能凝聚人气,提升新区的内在质量,形成良性循环,使更多人进住,使街区焕发活力。经过协商,原先住在六丁目独门独院的500多家老住户,全部同意拆迁,有400多户选择回迁,住进新盖的高楼。我们新盖的4幢住宅楼共有840套住宅,有一半供给回迁户。
东京的城市魅力在削减
记者:你多次谈到东京魅力在削减,你认为东京魅力削减的根据是什么?
森稔:21世纪是一个属于城市国家的时代,在国际化、信息化过程中,人才、物资、资金和信息都将超越国境“向最有魅力的城市”汇集,势头迅猛。从这个角度审视东京,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京确实不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地方。日本一方面被称为经济大国,另一方面却有许多日本人依然住在狭窄的空间里,为远距离通勤、交通堵塞和偿还购房贷款等问题困扰,在时间、经济、精神等方面都承受着重压。
对居住在东京的外国人调查表明,很多人认为东京物价昂贵、住宅成本和办公成本过高,机场距市区很远、英语不能通用、歧视外国人、某些法规制度未能做到国际通行……对一个国际性都市来说,这都是削弱其魅力的致命缺陷。这些缺陷已经在某些领域产生了不良后果:一是,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国企业减少了,目前仅为纽约的1/3;二是,东京举办国际会议的次数少了,在亚洲大城市中仅居第四;三是,外国留学生人数自1995年达到5万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国际旅游者人数也处于较低水平。
记者:你曾经讲过,东京错失了好几次可以改变城市规划的机会,能具体讲讲吗?
森稔:最大的一次机会是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后,当时决定用41亿日元(相当于现在的12兆日元)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计划。但是,其后发生了“昭和恐慌”,预算被削减到原先的1/10,致使许多好项目被砍掉。第二次机会是1945年日本战败后,东京都政府制定的改造计划却因受到道奇路线的影响而大规模削减。第三次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政府投资6000亿日元,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速公路的建设、一般道路的拓宽等工程。这个改造计划实施很快,但完成质量低劣,是一个近乎蛮干的计划,而且,一些历史性建筑和景观也遭到破坏,因此受到了各方面的严厉批评。这使后来任东京都知事的美浓部对城市开发进行了严格限制,东京的开发近于停滞。
过去,日本的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进行了转换,现在又要转换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第四产业和以环保业为主体的第五产业,而城市的基础却仍然停留在第一、第二产业时代。产业结构的转换给东京带来第四次改造机会,我们再也不能丧失这个机会。
记者:最后,请谈谈你们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开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进展情况。
森稔:这幢地上101层的超高大楼由美国、日本、中国的几家建筑设计公司承担建筑和结构设计,投资来自北美、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投资机构以及外资银行。2006年11月已经盖到第70层,我们会把Hills的理念运用到这幢新建筑中去,我们有信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竣工,使之成为上海新地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