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系列评论
公共管理职责的升华
本报评论员
李鸿忠同志在市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指出,“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总量增加并不能自然实现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也不会必然地带动社会发展。
| |
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但提供什么样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却体现着政府管理境界的高低、权力品质的不同。
得到广泛认同并有着重要影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需求反映了人的本性,人的动机取决于需求。为此,他把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这五种需求既有维持生存的“动物本能”,也有渴望关爱的社会属性,更有价值实现的高级追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已经被许多领域深入领会和运用,也同样适用于大范围群体的观察。马斯洛和众多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包括了收入分配与公平、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等21项指标。
这套指标体系既着眼于提供群体生存的基础,也倾注着社会体恤和爱护,同时兼顾着个体未来发展。这是一个符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求的指标体系,也是一个对全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的创新之举。经过26年的快速发展,深圳领先于全国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物质和财富,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深圳人也开始过上了相对宽裕甚至富裕的生活。因此,深圳人也有了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所说的五个层次的需求,从低到高呈现递进关系,但并非完全取代。而在《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中,大多为事关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除了有关户籍人口的“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外,还针对深圳外来人口数倍于户籍人口的特点,设计了“劳务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同时,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将“财政性教科文卫体支出”、“财政性环保投资经费”、“财政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列为指标体系之中。而把衡量全社会收入差异的“基尼系数”列为重要指标之一,深刻反映了指标体系对分配公平的追求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这些指标的设立可以切实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而且为社会稳定构筑了坚实的基石。
众所周知,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它通过竞争方式使效率得以迅速提高,但在公平性上却有力不能逮之处。任由市场机制自主发挥作用,这个世界将会陷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两极分化状态。这就需要政府的管理智慧,在不干涉市场运作机制的前提下,通过二次及三次分配手段来求取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设立,就是考核政府工作的着眼点是否放在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上,就是考核政府公共财政是否投向了满足深圳老百姓不同层次需求的领域,就是考核这些公共财政投入是不是真正满足了深圳老百姓的不同层次需求。这是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一次升华。
以教育为例,在这次推出的21个指标当中,共有4个指标与教育有关,包括财政性教科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人均受教育年限、职工在职培训小时数和人均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和9年义务教育的国家要求相比,显然,深圳提供的教育产品更加丰富,享有人群也更加宽泛。加大教育投入也是政府再分配手段之一,它和我们习见征税、转移支付等不同,后者是直接弱化和消除竞争后果的办法。而加大教育投入可以影响人力资本形成、可以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市场竞争力来拉近收入差距,这种方式因其公正性和普遍性更易获得社会认同。这也体现出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责的运用新意。
从社会稳定到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强调公平,尊重社会多种需求,并给予实现渠道。《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益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