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将于2010年前整体搬往长寿化工园区 本报记者 周凡力 摄
本报讯(记者 高晓燕)三峡蓄水156米清库、百年不遇大旱、“蓝天目标”提前完成、“宁静行动”启动……去年重庆究竟有哪些环境事件为老百姓最为关注?它们又为市民带来了什么?昨日,市环保局和全市主流媒体依据新闻事件影响程度,精心筛选出见证重庆2006年环境变迁历程的十大环保新闻。
1.我市“十一五”环保工作目标任务确定
上榜理由2006年7月25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十一五”环保工作目标: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290天;主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2.“蓝天目标”提前完成
上榜理由2006年11月17日,我市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0天,提前44天实现“蓝天目标”。
3.“宁静行动”正式启动
上榜理由噪声投诉近年来一直占据环保投诉的首位,市民强烈渴望得到安静的生活环境。而专门针对控制噪音污染的“宁静行动”终于在去年12月11日正式施行。
4.城市“肺叶”划定建设管制区
上榜理由2006年,媒体相继对缙云山、南山、中梁山等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进行了报道,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于7月发出通知,划定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等具有“城市肺叶”功能的建设管制区1600多平方公里。
5.旱灾期间全市无一起水污染事故发生
上榜理由去年夏天,我市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全市环保系统展开密集的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和环境监管工作,对环境安全隐患加大排查,确保了全市旱灾期间无一起水污染事故发生。
6.我市完成三峡库区三期清库
上榜理由2006年6月,三峡重庆库区三期蓄水库底固体废物清理工作全部完成。共清理各种固体废物74.82万吨,确保了三峡工程156米蓄水按期进行。
7.重钢集团整体搬迁
上榜理由2006年12月31日,市政府发布消息称对重钢的搬迁工作将于2007年启动,2010年前整体搬往长寿化工园区。
8.长寿苯胺污染事故得到妥善处置
上榜理由2006年2月20日,渝涪高速长寿段一罐车侧翻,部分苯胺进入农田及附近的河流造成污染,威胁长寿区饮用水源。市、区环保部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解除了对饮用水源的威胁。
9.川渝两地首次建立环保合作机制
上榜理由2006年11月16日,接四川报警,我市快速成功处置了泸州电厂燃油泄漏跨境污染事件,信息互通和应急联动为类似污染事件处置提供了可供操作的蓝本。
10.市环保局大幅下放审批权
上榜理由在全市“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中,市环保局在原行使审批的98个建设项目审批类别中,下放了83个类别的审批权限,下放幅度达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