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曹陇生通讯员王洪宝)石泉县银龙乡雷兴村村民舒庆应,去年种了8000多袋桑枝菌,三个月就已经摘了450多公斤鲜菇,8块钱1公斤好卖得很,一年的收入要让他在外打工忙活几年。近几年,石泉县加大蚕桑副产品研发力度,给农民带来了明显经济效益。
栽桑养蚕是该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桑园面积达9万亩,每年修剪下来的桑枝条约3万吨,如果用桑枝为原料加工栽培食用菌后,可实现产值1600多万元。2006年全县共发展桑枝食用菌100余万袋,可为全县蚕农增加纯收入500余万元。该县通过积极争取,已将桑枝食用菌纳入国家富民强县蚕桑产业化开发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配套项目资金的支持下,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在全县推广500万袋“桑枝菌”。
全县10余户茧丝加工及副产品开发的企业,通过投入千万资金进行技改,增加和更新先进设备,年工业产值超过了7000余万元。县上积极组织蚕桑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在引进开发天然蚕丝被、蚕沙枕头、雄蚕酒、玉蚕冻干胶囊等新技术并取得明显效益的基础上,又积极开发研制天然彩茧生产技术、雄蚕单养技术,这两项新技术有望今年投入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