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况
往昔不幸接二连三
张凤云的父亲张海在1946年参加革命,曾参加了解放东北、华北、华东的战役,表现英勇。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连长,回国后调到南京军区担任营长。但在张凤云6岁时,张海就以39岁的年龄英年早逝,被部队追认为烈士,遗骨被运回老家内蒙古库伦旗安葬。直到前些年,每年清明节,旗上各个学校的孩子都还会去给张海烈士扫墓。
而张凤云的丈夫石秀早年参加了海军,1980年从海军转业,回到内蒙古后被分配到库伦旗公安局,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因为工作出色,几乎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1年5月,多年积劳成疾的石秀被诊断为肝硬化,但他始终没有停止工作,后来在工作中昏迷。1992年,年仅37岁的石秀去世。
当时,当地的报纸上记载了他在临终前说的话:要是有支止疼针就好了,我还可以和同志们大干一场……后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给石秀追记一等功。
丈夫的离去,给这个虽然贫困但还温馨的家庭带来了无法言说的困苦,张凤云一个人带着三个年纪尚小的孩子艰难度日,特别是一生下来就因患脑瘫而卧榻不起的大儿子,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要靠别人帮助。
1997年,石家的大儿子在忍受了十几年的病痛之后也终于离开人世。
丈夫和大儿子的相继去世,使二儿子朋鹏和女儿成为了张凤云全部的希望,培养朋鹏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更是支撑张凤云活下去的动力。
爱心救助
爱心如潮仍难筹够费用
在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这对不幸但却坚强的母子感动了很多当地的干部和百姓,他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离去,于是不少人开始热心地帮助这对母子。
在医保没有覆盖到的情况下,捐款成为了人们挽回石朋鹏生命的唯一办法。张凤云所在的库伦旗交警大队率先发动为石朋鹏捐款,随后是当地的公安系统,但杯水车薪,高昂的治疗费用仍然难以筹到。最后,库伦旗旗委发动全库伦为这对母子捐款,最后筹到了几万元,这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已实属不易。
医院为此设立捐款专户
距离数十万的治疗费用仍有巨大的缺口,张凤云挽回儿子生命的努力仍然看不到希望。石朋鹏中学时的老师国敬丽知道这件事后,特别想帮助这个自己曾经很喜欢的学生。她找到了大学同学、在北京某杂志任编辑的李艳秋,希望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来帮助这对不幸的母子。
李艳秋知道此事后,也被母子俩的不幸所深深感动,她专门抽出了时间,为母子俩的事情奔走。近日,为了救助这个不幸的少年,也为石朋鹏筹集到移植骨髓所需的治疗费用,北京协和医院为石朋鹏设立了捐款专户,社会捐款统一打入该账户。为确保捐款使用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他们还签订了合同,约定账户由医院、受助者和捐款发起人三方共同管理并定期核对账目,在捐款未能达到治疗所需费用的情况下,捐款将全部用于石朋鹏白血病治疗;如捐款数额超出石朋鹏治疗白血病所需,则三方同意将剩余捐款转赠给协和医疗救助基金,用于其他贫困白血病患者。
“长大后想成为父亲那样的好警察”
在石朋鹏的记忆中,父亲的形象虽然已经变得日渐模糊,但却一直显得很高大,因为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警察。小时候,做片警的父亲每次领着他在管区内走过时,都会有很多熟识的老百姓称赞父亲是个好人,而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在父亲患重病在家休息的一天夜里,还曾翻身提着衣服在风雨交加中出门……20分钟后,浑身湿漉漉的父亲回来了,没说一句话就栽倒在床上。后来才听说,原来是一个女孩在胡同口被歹徒图谋不轨,在女孩已经绝望的时候,石秀听到呼救声及时赶到救了那个女孩。
所以,当一名像父亲一样优秀的警察,成为了石朋鹏从小的心愿。
而到了2003年,石朋鹏经过了自己的多年刻苦学习,终于实现了从小的理想,考上了内蒙古自治区警官学校。在考上警校后,他曾对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妈,我毕业后一定会当个好警察,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儿子的这句话,让张凤云苦了20年的心终于舒展开了。在母亲的眼中,这个在不幸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特别懂事。母亲每天工作回来伺候完不能动弹的哥哥后,特别疲惫,他也总是会很懂事地帮忙做一些家务。
多年的含辛茹苦终于快到了尽头。2006年,石朋鹏从警官学校毕业,并且开始积极备考公务员,准备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考虑到石家的特殊情况,库伦旗公安局也答应在石朋鹏的工作问题上提供帮助。而石家小女儿也正好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
张凤云以为她的生活马上就要盼来春天,却没想到石朋鹏的白血病却让她重新陷入了困境。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