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随着北京市流感患者的不断增加,致使许多大医院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不少患者开始向社区医院“分流”,但是,记者利用周末时间走访了几家社区医院,发现不少医院存在着大夫开药,病人无药可取的现象,一些治疗感冒的药物已经供不应求。
| |
记者调查拿着药方无药可取
“这个咳嗽药现在没有,您得回去跟医生说一下。”昨天下午4时,在潘家园一家社区医院内,记者听到大夫正对一位女患者进行解释。一位刚取完药的患者告诉记者,虽然312种“零差率”药品低价出售,但目前自己还没感觉出便利:“有许多药根本买不到,还得去药店买。”“今天医生给我开的好几种药都没有,只能再开别的。”一位刚看完病的男患者也对记者说。记者注意到,在药房的玻璃上贴着一则告示:由于近期“零差率”药品供应系统尚未完善,给患者带来了不便,敬请谅解。
“阿莫西林就剩下4盒了……”昨天中午,在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玉林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治疗感冒的常见药也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境地,院内因为发烧感冒而前来输液、拿药的患者已经达到了十多人。记者看到,药房的货架上已经有些“空荡荡”,院内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目前规定的312种“零差率”药品中,他们只有五六十种。
药品不全拿药嫌“贵”
虽然居民们对于“系统完善”表示理解,但还是有不少人流露出了无奈。“我感觉现在的药似乎比以前还少了呢”,玉林里社区的张大妈向记者抱怨,“现在像降压灵这种普通药都买不到。”而准备来拿“降血脂药”的纪大妈也则被告知:“现在只有一种进口的舒降之。”“40多元钱,说是原价50多元呢,可比起以前常吃的国产药还是贵了许多。”尽管嫌贵,纪大妈还是不得不买了两盒。而在东西城的几家社区医院,不少老年人也有同感。
害怕断粮“囤积”慢性药
“降压药来了吗?糖尿病的也有了吧?”昨天,玉林里社区的李大妈特意跑到社区里来开慢性病的药。“前两天来,一直说没货。”今天听到终于能拿药了,李大妈显得特别高兴。按照一个月的剂量,医生给李大妈开了一盒降压药,可是李大妈还是希望医生多开一盒。李医生告诉记者,像一些治疗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药物,医院一般都是按照最多一个月的剂量开,不过自打“零差率”以来,社区里有些老人已经来开过好几次了。77岁的居民纪大妈告诉记者:“多预备点,保不齐哪天来取不到药,不能断了啊。”还有一位住在东四的老大爷也诉说他的担心:“不知道过一阵儿价格会不会有变化,先买点放着。”
医院说法系统完善还是关键
据几家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出现这些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系统完善问题。由于北京市社区医院的“零差率”药品接受政府统一配送,所有社区医院对于药品的需求达到供不应求的状态,药品配送部门无法在短时间内为所有社区医院配足药品。目前,每次配送的药品数额还不到医院申请药品数额的60%,导致了大夫开药,病人无药可取以及老年人“抢购”慢性药的现象,医院也没有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