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岛1月8日电(记者卫敏丽)“大洋一号”远洋考察船8日在此间起航,执行中国大洋第19航次科考任务。在历时220天、六个航段的考察中,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韩喜球将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航”第三航段的科学考察工作。
“这是我国数十年大洋科考史上首次出现‘女首席’。”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张利民说。
大洋考察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由于这次大洋考察时间较长,不同航段科考重点不同,将分别由陶春辉等多位科学家担任首席科学家。
韩喜球说:“我首先是科学家,然后才是女性。”
1969年出生、第六次出海考察的韩喜球将在春节前中途上船,“二、三月份是印度洋海况最好的时候,第三航段主要在印度洋,主要目标是海底的热液硫化物。”她说。
俗称“黑烟囱”的海底热液硫化物是一种含有铜、锌、铅、金、银等多种元素的重要矿产资源。它是由海水侵入海底裂缝,受地壳深处热源加热,溶解地壳内的多种金属化合物,再从洋底喷出的烟雾状喷发物冷凝而成的。人们还在“黑烟囱”附近发现了生命的存在。由于和海底矿藏、生命起源相关,海底“黑烟囱”近年来一直是发达国家研究的前沿领域。
2005年4月至2006年初,中国实施了首次大洋环球科考,科学家们对东太平洋海隆、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脊的重点海域进行了热液硫化物相关项目的调查,在三大洋洋中脊分别获取了宝贵的海底热液区岩石、硫化物烟囱和生物样品及大量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在东太平洋海隆和印度洋中脊发现了新的热液异常区,并首次在数千米深的印度洋海底“捕获”了海底热液硫化物——“黑烟囱”。然而尽管如此,由于我国海底“黑烟囱”样品数量很少,相关研究仍然受到限制。
“19航次将先赴西南印度洋海域,深入开展海底热液系统的资源探查及相关的科学与环境调查。”张利民说。
“希望到时候能找到海底的热液硫化物,给全国人民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韩喜球说。
中国大洋考察始自上个世纪70年代。此前,中国大洋考察的18个航次均是由男性科研人员担任首席科学家。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