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秀巍
曾经生意平淡的香格里拉大饭店火了。这个来哈高端商务人士入住的标志性酒店,现在即使平常日子也一房难求,以至酒店的投资者开始考虑增加投资,另建一处。
曾经略显冷清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如今已成为中国北方最繁忙的空港之一。这里4年前的年旅客吞吐量不过百万人次,2006年突破350万人次。
商贾云集,近悦远来。城门洞开、活力奔腾的哈尔滨,在世界关注的目光下,正蓄势崛起。
金巢筑成引凤来
环境是吸引力,更是竞争力。
与南方一些城市比较,哈尔滨存在着远离中心市场、运输成本偏高、社会协作条件不理想等劣势。要使企业在哈尔滨扎根落户,开花结果,就要在全市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使投资者在这里能拿到行业的平均利润,甚至能得到超额利润,愿意在这里继续发展。
2004年初,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确定全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总体思路: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为重点,以效能建设为突破口,集中整治影响经济发展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规范行政行为,大力推进政府提速增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效率哈尔滨”、“诚信哈尔滨”、“法治哈尔滨”、“文明哈尔滨”和“平安哈尔滨”,努力使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开放程度高、发展机遇多、商务成本低、社会秩序好的城市。
大计既定,建立新的行政方式、建设服务型政府等一项项探索之举相继出台。只填一张表格、仅需3小时就可完成设立企业的全部审批,哈尔滨开发区在全国首创的“一表制”新政,不仅创下投资审批速度全国第一,而且打破了格式化的企业设立审批制度模式;通过“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部门代办制”、加强批后监管等措施,建设系统项目审批时限由过去的80个工作日骤然缩短为45个工作日,这一流程再造之举成功破解了多年困扰哈尔滨的有效施工期短与审批时间长的矛盾。
环节越多,效率越低,发展越慢。淡化审批,今年平房区全面推行的一次性告知、AB岗工作制等“八项制度”,为入区企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为打造“落商”平台,松北区行政服务中心开通市场准入系统全程代办“绿色通道”,20张表格、437项内容的传统审批被整合为1张表格19项内容,累计填表时间由5个小时压缩到5分钟。一时间,“少用条条框框束缚,多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在全市蔚然成风。
今年12月,在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哈尔滨荣膺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称号。
环境一小步,引资一大步。4年来,倾心营造“成本洼地”、打造“效益高地”之举,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探寻改善环境的治本之策,筑成一个个引凤来栖的“金巢”;亲商、安商、富商氛围的高强引力,吸引八方商贾如潮涌来。
如潮资本攀高端
资本浪潮,竞逐高端。
利用内外资结构更加合理、投资领域更加多元、具有牵动力项目数量增多……4年来,入哈的域外资本快速增长,凸现规模、质量双攀高。
从外资来源看,在哈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目前已超过54个。香港、韩国、美国、台湾、日本在哈投资户数、投资总额及合同外资额居前列。外资来源已由过去香港、台湾占主导地位向韩国、日本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拓展。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北美地区的外资开始保持快速增长,其投资数量和质量均呈良好态势。
从投资领域看,“短平快”式试探性项目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符合哈尔滨产业发展方向的投资项目。曾经在外资项目中占据主力的地产、一般性加工工业等试探性项目,正越来越多地被科技含量高、资源深度开发等项目代替;曾经引进外资接近空白的商业、旅游等现代服务贸易领域,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外资集聚点。现在,外商投资企业已遍布十几个行业,涉及电子、食品、医药、机械、城市建设等哈尔滨重点发展的行业或领域,投资方向与哈尔滨市产业政策日趋一致。
从项目规模看,牵动力强劲的大项目增多,一些附加值低、带动作用小的项目减少;能够形成核心产业链的投资项目增多,相关性较差的项目减少。世界500强“麦德龙”开张不足80天,引来上海锦江之星3000万元投资;华纳影城落地不过两个月,跟来好莱坞2000万元投资。截至目前,哈尔滨市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0家,麦德龙、百安居等世界连锁超市已在哈尔滨市商服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尚志蒙牛、哈尔滨酿酒厂、永富容器(哈尔滨)有限责任公司等引资项目,已经成为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在以销售收入计算的中国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资企业排行榜中,哈飞汽车、哈药集团等企业榜上有名。
放弃一时的数量和规模,注重承接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落地———哈尔滨招商引资规模、质量,已双双步入快车道。
资本助力好扬帆
域外资本涌入,为城市发展注入空前活力,更为哈尔滨又好又快发展添置了新引擎。
介入国企,资本激活企业竞争力。中信资本、华平投资等投资者入股哈药,不仅使哈药获得了超过20亿元的新增现金资本,而且调整了国有“一股独有”的产权结构,使哈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为最终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打下基础;国有资本从哈啤退出、股权转让给世界啤酒“老大”美国AB公司,使哈啤从“地方英雄”直接跃上冲刺“世界企业”目标的跳台;易主大商集团,浴火重生的“哈一百”既引进了新兴商业业态,拉动道里商圈振兴,又带来兆麟街区的全面复兴。
涌入园区,资本加速乡村工业化。曾因10年低速徘徊而被边缘化的宾县,如今成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仅仅3年时间,这个昔日的“大豆之乡”就成了国内外投资者竞逐的“梧桐园”,华龙面业、浙江海运集团、四海集团等40余户企业纷纷入驻宾西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龙头为主体的工业化新格局。
流入城建,资本推动城市化进程。在搬迁国企原址辟建一处中央商务区,沪上资本建设的爱建新城现已成为哈尔滨的新地标。大连毅腾、世贸滨江、大连万达……纷至沓来的国内资本及其辟建的城市新景观,重新勾勒了哈尔滨的城市格局。
资本集聚,如虎添翼。4年来,域外资本对哈尔滨经济的影响逐步扩大,特别是在外贸及一些领域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外资发展和改造的电子、汽车、食品等行业,已逐渐成为哈尔滨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并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在域外投资企业就业人员已达几十万人。
借助国家振兴大略,安商富商纳百川,一个更加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北国名城加速崛起。站在新的起点上,更多开放之举必将为全面振兴哈尔滨集聚新的势能。
编辑点评
这是个竞争的时代。区域竞争优势,集中表现为一个地区吸引、集聚生产要素的强大能力。当域外资本在国内众多经济发达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时,我们如何变差距为潜力,变劣势为优势?对哈尔滨而言,营造“成本洼地”、打造“效益高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着力改善环境,无疑是明智的选择。4年来,如潮涌来的域外资本,印证着冰城经济环境的强大引力,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走向全面振兴的开放之城的美好前景。
新闻链接2004年,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8项,合同外资金额8.93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实际投入2.57亿美元。新批国内经合项目356项,协议引资601.77亿元,国内到位资金额100.57亿元。
2005年,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24项,合同外资金额5.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1亿美元。新批国内经合项目285项,协议引资160.0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1.97亿元。
2006年1-11月,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4个,合同外资金额3.79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实际投入3.03亿美元。新批国内经合项目407项,协议引资额380.38亿元,到位资金116.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