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人”始终不开口但会用动作示意
早报讯(记者周长锋文/图)昨日,记者再次来到关刀河巷,看望“蜗居”于此40年的“洞穴人”。在早报记者的邀请下,厦门市警备区医院的医生也来到现场,欲了解该男子的身体状况,并提供一些医疗康复帮助。
目前,记者只了解到该男子姓曾,名字不详。昨天早上9点左右,老曾还在睡觉。在他原本破旧不堪的被子上,还盖着一床新被子,那是当地居委会于前日送去的。但是,不管记者如何努力与其对话,老曾在被窝里都没有回答,也没有其他反应。于是大家像前日一样,悄悄把食品放在床边并离开,果然发现他爬了起来,拿起了食品。这时,记者再次尝试与他聊天,但他还是不作任何回答。由于天气比较冷,大家问他要不要把门板挡起来时,他点头表示同意。
厦门市警备区医院风湿科主任陈国亮站在这间几平方米的小屋门口,用闽南语向老曾问话,希望了解他的一些身体状况,但他仍然不作答。陈医生准备进屋细察老曾的身体状况,他却用手示意医生离开。
陈医生说,由于老曾长期不说话,且与外界失去交流,在漫长的时间里,语言功能可能丧失。
从其外观看,老曾的营养处于严重不良状态,体质很虚。且长期没有活动,关节可能退化,因为关节营养靠运动。其肌肉萎缩也较厉害,小屋的通风不好,须得到妥善处理,要尽早采取措施。如果需要,厦门市警备区医院将为他提供关节与肌肉康复的治疗。事件回放
思明区关刀河巷的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屋里住着一个50多岁的男子。40多年来,除了偶尔因为饿极了爬出来找点吃的外,基本没有出过门。此事经早报报道,引起社会关注。近两天来,不断有读者致电早报厦门热线(0592-5892222)对该男子表示关心和同情。
使曾姓男子变成“洞穴人”的罪魁祸首是车祸。他的腿被碾了,留下残疾。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都在小屋里,极少出门。邻居说,小屋所在的空地上原来是一套二居室的房子。这套二室一厅的房子被鉴定为危房后,就盖了这间小屋。男子长期生活在小屋内,排泄物就扔在旁边。居民有时看到男子走出小屋,但什么也没有穿。他非常瘦,平常也不说话。
邻居还说,男子小时候是抱养的,有两个姐姐。先前还有其母亲照顾他。后来男子的母亲也行动不便了,可能到他姐姐处居住了,因此也不能照顾他。据称,男子的姐夫会不定时地给他送些干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