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梁亮通讯员李琪)市统计局最新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按经济普查后修订的可比价格计算,2001至2005年全市GDP的增量中有59.7%的贡献份额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十五”时期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 |
据市统计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从2001年开始,桂林就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鼓励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参股、兼并、收购等形式发展壮大。
五年中,我市GDP平均每年增长11.0%,其中非公有制贡献了6.6个百分点。从2000年至2005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113.87亿元发展到260.28亿元。如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年的增加值是2000年的1.01倍。整个“十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15.0%。
从产业构成上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领域更为集中。近年来,随着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以及县域非公有制工业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工业发展迅速。截至2005年,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部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33.9%上升到50.6%。
值得注意的是,至2005年,我市个体和私营经济所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36.1%,在事实上形成了与公有制经济等其他经济成分“三分天下”的局面。在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中,个体和私营经济占73.7%,成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主打力量。与此同时,私营经济、有限责任公司和外商投资经济所创造的增加值分别由2000年的7.17亿元、1.47亿元和3.27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43.54亿元、23.20亿元和16.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三者分别增长了3.66倍、19.03倍和3.96倍,成为各种经济类型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排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