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古已有之,多逸笔草草,见出浓浓的书卷气,而在当下,诗人画作却并不多见———号称当代诗歌界“首次诗人画展”的“插诗”诗人画展近日在北京798新锐艺术计划空间进行。参加本次画展的诗人有芒克、严力、宋琳、棉布、老车(车前子)、旺忘望、东方涂钦、孙磊、王艾、李云枫,共提供新创作的作品40件,其中,棉布创作了本次展览的唯一一件女性装置作品。
| |
“插诗”画展源自半年前,一些诗人提出要把“诗歌插入美术界”,“插”,有“强行介入”、“异构”、“搅局”之意,暗示诗人介入视觉艺术界的突兀、不速和异质性。而诗歌在此次展览中只是一种辅助性的表达形式,就像文章中的插画,都只是辅助表达。
带着诗人特有的诡异
策展人之一朱其在电话中告诉早报记者,此次展览是中国当代诗歌界的首次视觉艺术联展,作品形式涉及油画、纸本油彩、实验水墨和装置;展览着眼于诗人的跨界行为本身,及其所衍生的文字想象和视觉想象之间的张力与转换问题。
因为技巧上的欠缺,大部分的诗人画作就专业上来讲与画家无法相提并论,但所作绘画的感觉却迥然不同,带着诗人特有的诡异和灵气。
其实,很多诗人多年前就具备了美术功底,诗人严力参加过1979年的星星画会,投入绘画已经10多年;车前子写过西方艺术方面的书,偶尔画些水墨画;宋琳画了很多肖像画,相比多数参展诗人的抽象画和超现实主义风格,宋琳的画显出中规中矩的学院派风格。芒克画天空和大地,笔法类似凡·高,朱其透露,美术界从来没有人买过芒克的画,只有朋友会捧他的场,但现在,他的画多了很多欣赏者。
一种临时的艺术寄托
“诗与画,清代之前一直合为一体,‘五四’后诗人和画家才各自职业化。”策展人朱其认为,中国当代诗人与北宋诗人之间最大差别在于,彼时的诗人属于共同的视觉文字体系,“五四”运动之后文人们开始怀疑、推翻、逃离曾经同一的体系,有些人归顺西方,有些人回归禅宗,有些人在归顺西方后又回到禅宗,现在的诗人每个人归属的体系都支离破碎,这个现象其实也是所有文化艺术领域的问题。当代诗歌使用的语言与清代以前已经没有太多关系,当代诗歌是大多模仿英文诗歌的翻译体。诗人学习古人拾起画笔,也许是因为大家找不到一个真正归属的体系,从绘画这里借一个临时的语言或者艺术形式的寄托,而绘画也绝非最终的寄托形态,但是最终是什么,却谁也说不清。“中国的文字和图像到底向何处去。这才是本次诗人画展想讨论的东西。”朱其说。
他认为,诗歌对于当代任何一个诗人来说只是一种延续———写诗,不过是多种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写了很多年,成为习惯,无法摈弃多年养成的习惯。“诗人现在都很正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