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可敬的老人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记者 胡冠华 摄
记者 孟铁 通讯员 傅跃增
说起黄源,很多杭州人都知道,他是鲁迅先生的忠实学生、著名作家、编辑家、翻译家。如今在宝石山麓还留有黄源故居。
昨天下午,黄源先生的家人做出壮举,儿子黄明明和爱人洪蓉芳一起签署捐赠角膜志愿书,成为光荣的捐献角膜志愿者。更让人感动的是,同一天,洪蓉芳的父亲洪汉章正式捐献角膜,把光明带给了眼病患者。
好人缘的老铁路工人走了
洪汉章是昨天下午3时20分在市中医院去世的,享年78岁。
“父亲是个好人,在小区里人缘很好,住院后,不少邻居还专门跑到医院看望他。”洪蓉芳说,父亲是个老铁路工人,退休后更是热心为小区居民服务,谁家的电路有问题,父亲都会帮着去修一修,“大家都念着他的好呢!”
黄明明也说:“老人为大家服务了一辈子,去世后还做了一件好事。”
洪蓉芳说,去年11月底,他们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得知,全国有几百万的眼病患者在等待角膜,就决定捐献角膜。一家人都很支持,连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知道这样做可以帮别人重见光明,也答应了。
他们马上联系了浙二眼库。由于眼库只寄来了一张志愿书,家人就决定先给已经住院的老父亲填上。
捐献角膜全家总动员
昨天下午,浙医二院眼科中心的章征博士精心取下了洪老先生的角膜,这对角膜将及时移植到最需要的患者眼中。
那边医生在忙碌着,这边黄明明和洪蓉芳向浙二眼库的工作人员坚决表示:我们全家都要加入角膜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中去。
“我觉得,捐献角膜应该像无偿献血一样,得到更多人的科学认识。”洪蓉芳说,“与其把角膜用把火烧掉浪费,还不如实实在在地派些用场。”
夫妻俩的女儿在西班牙留学,黄明明说:“这个问题我们早就和女儿说过,在国外多年的女儿更彻底,不但表示要捐角膜,还打算日后把整个身体都捐掉。”
志愿者数量跨越式增长
名人家庭集体成为捐献角膜的志愿者,让浙二眼库的工作人员感慨不已。
“真得谢谢这些朋友,是他们给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的眼病患者带去了希望。”眼库工作人员说,“由于媒体的宣传,志愿者的参与,现在志愿捐献角膜的朋友越来越多,呈跨越式增长。”
以浙二眼库为例,去年7月,在包括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退休护士潘尚玉老人身后捐献角膜的事迹后,仅半年时间,就有300多人加入了志愿者行列。“而此前整整3年时间,登记成为志愿者的只有100多人。”
——
如何成为角膜捐献志愿者
只要身后角膜没有明显病变都可以捐献角膜。有志捐献角膜的朋友可以去浙二眼科中心拿捐献申请书,也可以通过电话0571—87783897,把详细地址告知,眼科中心会把表格寄过来。捐献者填好志愿捐献表后,需征得家人同意。这样捐献者身后才能由家属及时通过医院,完成捐献者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