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闫雪静)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本市继续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农村各项事业扎实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据统计,去年京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60元,同比增长8%。
2006年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108项新农村建设工程全面完成,111.8亿元资金投向农村。其中,市发改委安排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投向村镇32.4亿元,与2005年相比翻一番,郊区与城区投入比例达到52:48。市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支持“三农”专项资金78.8亿元全部落实,比2005年增长47.5%。市财政局设立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各部门专项资金进一步向农村倾斜。教育、文化、卫生等新增事业经费投入农村的比例不低于70%。
“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京郊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都市型现代农业迅猛发展,全市新建设施农业4.2万亩,农业观光园数量达到843个,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超市、连锁便利店等新型商业业态引入农村,二三产业有了新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截至去年10月底,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2073亿元,农民工资性现金收入达到4481元,同比增加385元,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拉动农民总体收入水平增长5.1个百分点,增收贡献率为48.9%。
此外,京郊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渐与城市接轨。普遍建立并完善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了农村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建立并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增长机制,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农民参合率已达到86%。建立政府补贴、个人缴费、集体补助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参保农民已超过40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