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奶协质疑“禁鲜令”
直指其有三宗“罪”,记者巡城发现禁令实施近10天,“纯鲜奶”仍然热卖
本报讯(记者何达志)按国家标准委曾经发布的通知,从本月1日开始,我国奶制品正式执行“禁鲜令”,但是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市场,发现以新鲜为卖点的“纯鲜奶”仍有不少。
| |
“禁鲜令”三度推迟
据了解,2004年8月1日出台的《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中规定,中国奶制品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必须使用“灭菌奶(乳)”和“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这一《指南》由于提出不能使用“鲜牛奶”而被形象地称为“禁鲜令”。不过,“禁鲜令”一出便引发广泛争议,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前年9月29日、去年5月31日、去年10月31日3次推迟实施时间,去年年底,国标委最终将“禁鲜令”执行的日期定为今年的1月1日。
“纯鲜奶”广州仍热卖
截至昨日,“禁鲜令”已执行了近10天。不过记者走访广州市场发现,“纯鲜奶”仍热卖。
如在越秀区的一家大型超市中,一款产自广州本地的鲜奶品牌,便在包装上醒目地标注“100%鲜奶”、“鲜奶做的”等字样,还有一些牛奶在配料表上,也特别标注原料为“鲜奶”。销售人员表示,很多客户在选购时还是很在意“新鲜”二字。此外,记者也发现,光明、蒙牛、伊利等品牌的牛奶,已按照国标委要求,将“鲜牛奶”字样的包装更换为巴氏杀菌奶(乳)和灭菌奶(乳)。
奶协上书国务院请求解禁
“从原则上说,‘禁鲜令’已经实施了,但从效果来说,一些企业没有遵守。另外,国标委也没有正式发文,要求奶制品企业执行‘禁鲜令’”。中国奶业协会理事、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如此分析。记者昨日登录国标委网站,确实也没发现相关文件。
王丁棉分析,“禁鲜令”一出台便广受质疑,“为什么质疑它,一是它违背了国际惯例。据我调查,目前尚无其他国家对牛奶实施‘禁鲜’。我此前收集了20多个国家40多款巴氏奶的样品,这些样品的纸盒上,都标有‘Fresh milk’,即‘鲜奶’。其次,标准名称也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用语习惯。巴氏奶引入中国就被称为‘鲜奶’,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第三,巴氏奶不准标‘鲜’,与灭菌奶一样叫‘纯牛奶’,显然是忽视了两者加工工艺及内在质量的差别。”
王丁棉还称,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奶业协会近日起草了《关于液态奶产品名称和标识的意见》,已正式发给国标委,并抄送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及国家质检总局,“我们要求取消这一错误的规定”。
名词解释
巴氏杀菌奶
通常指将生奶加热到75℃至80℃,瞬间杀死致病微生物,保留有益菌群。优点是充分保持牛奶的鲜度,缺点是只能低温保存,保存时间只有10天左右。
高温灭菌奶
在135℃到150℃下对牛奶进行4至15秒的瞬间灭菌处理,完全破坏其中可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优点是常温下可保存数月,缺点是高温下破坏许多营养物质。
图:
一名顾客在超市挑选牛奶。今年1月起,奶制品外包装不能再用“鲜牛奶”等名称。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