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记者李亚杰、崔清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0日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400万待业的城市人口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30%左右。
另外,城镇每年新增的1000万左右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青年;农村有1.5亿至2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多数也是青年。
“庞大的青年劳动力人口数量给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课题组副组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成才研究所所长刘俊彦说。
报告显示,“十五”期间,青年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学校持续较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十五”期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较快,在新增青年就业人口中占有相当比重。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另外,青年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仍以初中学历为主,超过50%,文盲和高学历(本科以上)的比例相对都较低;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青年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更高,尤其在大专以上学历的就业人员中,青年占的比例是最高的。
报告指出,青年的流动性增大,青年群体在外地就业的比例高于社会总体水平,尤其是在20岁-29岁年龄段,青年群体在外地就业的比例更高。这在农村青年群体中更为明显。
另外,“十五”期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发展,青年就业身份更加多样,青年在私营企业雇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私营个体雇主和自营劳动者中占的比例较高。
课题组成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陈卫东说,就不同年龄段青年就业人员的行业构成看,相对集中的行业是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工作岗位以服务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办事员居多。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