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北京市科协第六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我受北京市科协第六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市科协及所属团体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依靠和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市科协及所属团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水平和能力得到稳步提升的五年;是科普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化平台和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加强的五年;是学术交流不断繁荣、水平不断提高,学科交叉融合迈出新步伐的五年;对外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并取得实效的五年;是科协团体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的五年。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北京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智力优势,充分调动在京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献策出力,是市科协及所属团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建立完善决策服务体系,聚焦重点难点,科技工作者建议得到重视和落实

  市科协系统充分发挥专家智力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向党和政府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逐步形成了科技工作者建议、政协提案和季谈会相结合的决策服务体系。五年中,紧紧围绕全市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奥运”、“文化创意产业”等为主题,组织召开了10次高质量的科学技术专家季谈会。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刘淇、王岐山等17位(次)市领导出席。71位中外著名专家与市领导面对面交流。专家们提出的重要建议大多得到落实。“季谈会”还在向区县延伸,中央和市属专家出席“延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等研讨会,为城乡统筹发展建言献策。市政协科协界委员积极参政议政,提交团体提案8件、委员提案259件。《关于加强青少年无神论教育的建议》等3项提案获“优秀团体提案奖”。市科协系统报送的专家建议被采用2465项,其中通过市科协向市委、市政府和中国科协报送专家建议880项,被采用194项。温家宝总理对何祚庥、任湘等专家《关于太阳能发展战略的建议》作出重要批示;市领导对《关于对生态林管护员进行培训》等74项建议作出批示。《关于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保障工作》等3项建议获得中国科协优秀建议一等奖和二等奖。

  (二)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维护首都和谐稳定,特殊时期学术科普活动取得明显效果

  面对“非典”突发疫情,市科协及所属团体沉着应战,连续举办有多学科专家参加的专题研讨会,提出的《通风系统应急管理措施》,被市政府转发,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提出的《非典型肺炎临床工作指南》、《中医药治疗“非典”临床方案》等规范,为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根据疫情变化,组织专家电视访谈,开通国内首条“预防恐惧综合症”心理援助专家热线,制作、发送大量科普宣传品,为增强公众科学防范“非典”能力、减少恐慌心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与《“十一五”期间北京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研究,组织“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研讨会,在基层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从宏观到微观为提高首都应对风险能力做了大量工作。

  (三)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创新“金桥工程”运行模式,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围绕京郊新农村建设,积极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3247次,受益50余万农户。举办培训班1万余个,参加80多万人次。与市农委共同启动“农民致富科技套餐配送”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科技下乡的实效。不断探索“金桥工程”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实施“金桥工程”2390项,实现经济效益(节约资金和增加利税)44.97亿元。举办中德、中韩科技经贸展览及洽谈会,1500多家中外企业对口洽谈。“厂会协作”、“村会协作”不断延伸,“厂会协作西部行”活动受到欢迎。

  二、着力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各项科普事业蓬勃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转变工作方式,更新科普理念,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普工作模式逐步呈现。

  (一)发挥首都区位优势,以承办国家大型活动为契机,促进社会化大科普局面的形成

  科普工作方式由注重独立组织活动向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转变,一个全社会大动员、大合作、朝气蓬勃的大科普局面开始形成。主动争取中国科协、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指导与支持,积极为中央在京单位服务,承办了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现了北京科技周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统一主题、同期举行。曾庆红、王兆国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北京乃至全国科普工作的开展。周光召、韩启德等百名院士参加北京举办的科普活动,大幅提升了北京科普活动的档次和水平。首次设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不仅激发了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的热情,而且赢得社会各界支持。与市信息办、市妇联共同举办的“百万家庭数字生活技能大赛”,每年吸引十余万市民参加。中央在京单位、北京市各委办局、各群众团体和广大基层组织积极支持,广泛参与,使北京科普工作在总体设计、形式创新、资源整合、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二)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科普与文艺相结合,科普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科普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进行了“北京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开展了对科普活动效果的追踪研究。“科普之春”、“科普之夏”、“世界物理年”、庆祝神舟飞船发射成功等重大活动,注重突出针对性、启发性和互动性,结合“四进社区”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科普工作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富有亲和力。

  关注弱势群体,不留科普死角。与市残联共同举办科普专场报告、开设康复阅读室。面向数百万来京建设者,组织“科普进工地、共享科技成果”大型公益科普活动,举办“外来人口科普大课堂”,开展“科普进打工子弟学校”、“趣味科普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在弱势群体中开展科普活动引起的反响异常强烈。

  促进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科普宣传取得良好效果。与市社科联共同举办“走进物理,走近爱因斯坦科学名篇朗诵会”;与中国木偶剧院等有关单位合作,编创了《七彩湖》等一批优秀的科普木偶剧;联合北京市文化团体创作了话剧《别了,邪教》和评剧《啼血杜鹃》,举办了“反对邪教、崇尚文明”大型漫画展;区县科协与文艺宣传队编排科普小节目深入农村演出;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科普文艺宣传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三)重视科普设施建设,加强科普资源开发,科普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成台湖科普园等市、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80余个、科普示范村300余个,金鱼池等社区重点科普项目330余个,社区青少年动手做科学俱乐部29个,科普画廊及电子科普画廊5028米。“1831”流动科技馆、“科技动感大本营”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在30多个城市巡回展出,600多万群众踊跃观看。“三三一工程”坚持“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集成更多科普展品,促进了区县科技馆恢复和发挥科普功能。支持北京国华电力公司建成“国家电力科技展示中心”,面向社会开放。

  推进“数字科普工程”。“北京科普之窗”被评为首批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学生科技网”点击数超过两千万人次;“科学与艺术”等一批数字博物馆开通;支持建立拥有707个站点,辐射北京乃至全国的农村远程科普教育网络,科普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参与北京市公务员“电子政务”知识培训工作,促进了机关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科普资源开发取得进展。北京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138项科普作品创作出版。《放飞神舟》出版了盲文、维吾尔文等6种版本,并译成日文进入国际市场。《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科普知识手册》向首批50万个家庭免费发放。《图文科普?现代战争与兵器》、《把雨水带回家》等一批优秀作品获得中国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三、学术交流日益繁荣、水平不断提高,学科交叉融合迈出新步伐

  围绕促进首都科技创新,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服务,市科协及所属团体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一)成功承办中国科协年会,精心举办“学术月”,构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

  五年来,市科协系统共举办学术交流活动6687个,100余万人次参加,交流论文6.49万篇。围绕“科学发展与奥运”、“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主题,坚持每年举办一届的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已经成为首都科技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承办2006中国科协年会首都发展论坛,结合当前首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举办了13场专题分论坛,为推动首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实施重大、重点学术活动计划,鼓励和支持学会开展经常性、高层次学术研讨,五年累计资助600余项。学会坚持举办的高水平学术年会,成为本学科、本行业的权威学术活动。

  (二)开创两界联席会议制度,举办高峰论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顺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潮流,2003年,联合市社科联发起建立北京市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制度,开创了两界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在两界联席会议的推动下,围绕首都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连续举办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等主题高峰论坛,在首都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得到中宣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推动自然科学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一大批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综合性学术交流活动相继开展。支持举办的七省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华北六省市区农学会学术年会、六省市电机工程学术年会已经形成综合性、高水平、系列化学术交流平台。由11个学会共同发起,连续举办4届的“首都地区生命科学领域联合年会”,已成为学会联合办会的范例。

  (三)跟踪科技发展前沿信息,提升学术交流国际化水平

  学术交流国际化趋势显著增强,共举办国际和双边学术交流活动696个,近10万人次参加,其中来自境外的科学家7293人,累计交流论文1.31万篇。成功举办了“中欧大城市发展论坛——智能交通应用与发展”、“北京——中英大城市水环境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世界粘接及相关现象大会”、“多国城市交通展”、“油气成藏机理国际学术会议”等多个产生广泛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市科协系统已经成为首都国际学术交流大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积极实施首都人才战略,努力推动科技人才工作发展

  市科协作为市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科技团体的作用,及时提出《关于实施首都人才战略,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工作的意见》,并制定了三个配套计划,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工作者成才的良好环境。

  (一)实施重点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具有首都科技团体特色的人才成长服务体系

  《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和《海外智力为首都建设服务计划》,引起市委重视,被纳入全市重点人才工作。通过开展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评选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资助青年学者出版学术著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工作,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选拔优秀青少年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著名科学家言传身教下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探索一条培养未来我国科技顶尖人才的道路。举办“海外智力为科技奥运服务项目推介会”、“留学归国人员及华商企业创业环境恳谈会”等大型活动,吸引海外人才为首都经济建设服务。

  积极举荐人才,参与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首都杰出人才奖”等奖项的推荐工作;组织评选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等奖项。在媒体开设“奥运科技人物”、“青年科学家”等专栏,宣传了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二)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研,发挥智囊库作用,为全市人才工作服务

  设立18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组织开展了“科技工作者状况问卷调查”、“新时期进一步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等调研,及时掌握科技工作者队伍变化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参加“北京高级人才数据库”一期建设工程,推荐600多名高级专家信息数据入库。参与《北京市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方案》等研究,为促进首都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发挥民间科技交流优势,服务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五年来,接待国际和港澳台民间科技交流团组665个、5623人次,组织出访318批、2368人次,民间科技交流向实质性合作迈进,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一)加强与国外科技组织联系,成功引进“达?芬奇科技展”,对外民间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宽

  加强国际民间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新西兰等80余个国家的科技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签署合作协议21项。配合“中意文化年”,引进的“达?芬奇科技展”在国内引起反响。连续五年举办驻华外交官、外国科技组织驻京人员新春招待会和科普考察活动,展示首都风貌,促进了科技交流与合作。

  在科技周、青少年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引进美国“遨游火星展”,邀请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与青少年面对面畅谈科学人生。配合北京诺贝尔论坛,承办“诺贝尔奖展览”,蒙代尔等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席并题词。组团参加国际青少年科学竞赛和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组织学会、区县和企事业科协工作人员境外考察培训,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巩固发展与港澳台地区科技交流,民间交往日趋活跃

  积极开展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科技团体的交流与合作,与香港工程师学会、澳门科技协进会、台湾中华文经发展协会等15个对口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在中国科协、北京市台办的指导下,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京台青年交流周”、“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京台科技论坛”等活动,加强两岸青年相互交流,为促进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六、加强自身建设,科协团体活力进一步增强

  市科协及所属团体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探索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现代科技团体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组织体制和活动方式。

  (一)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正确方向,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在全系统深入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首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科协工作。在首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市科协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18个所属团体被评为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标兵。

  (二)推进学会改革,促进学会发展,承担政府转移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出台《关于加强学会建设、促进学会改革的意见》,通过试点,分阶段推进学会改革和学会现状评估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协同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注销长期不开展工作的学会,积极引导支持新兴学科成立学会,新发展市属学会11个,科技类基金会8个。学会承担政府转移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10个学会承接了15个专业的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学会在科技奖励、成果鉴定、科技咨询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显现。

  (三)加强团体组织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切实增强发展能力

  加强民主办会,在全国率先推出科协团体提案办法,充分调动代表、委员参与团体建设的积极性;制定了《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从制度上保证常委会在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新时期科协团体特点和工作规律,开展了《科协团体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等课题研究。启动科协系统专职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了基层科协主席和学会秘书长高级研修班。在非公企业中发展科协组织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亦庄开发区科协、丰台科技园科协相继成立。新发展企事业单位科协27个、高等院校科协1个。区县科协组织更加健全,实力不断增强,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并富有实效的活动,扩大了科协在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回顾五年来科协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科协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保持科协党组织的先进性,密切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血肉联系,才能确保科协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进。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是科协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只有主动融入全市工作大局,找准科协工作的定位和切入点,才能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首都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有位有为。始终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是做好科协工作的力量源泉。只有在科协工作中切实体现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才能不断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自主创新的高涨热情,真正发挥出科协大团体的作用。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实现科协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科协现有基础,同时面向政府部门和社会,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和渠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使科协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以上工作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区县、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是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广大专兼职干部团结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北京市科协六届委员会,向关心和支持科协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市科协工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科协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在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投身首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机制推动科普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内容、手段和方式还比较缺乏,组织管理体系还有待改进和完善;面对日益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科协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相继做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从首都功能定位和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出发,提出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首都北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中的重要位置,进一步认清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工作者群众组织的独特优势,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首都意识,在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实践中,振奋精神,扎实苦干,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锐意创新进取,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推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协工作的首位。要找准科协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主动融入首都创新体系。首都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大学和研究院所为先锋和骨干的庞大体系。科协作为群众团体,在中间起着促进和服务的作用。科协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组织健全、横向联系、学术民主等优势,积极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跨中央与地方的学术交流、“金桥工程”、决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促进首都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的形成,为首都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壮大服务。

  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团体,要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不同意见的碰撞交流,激发产生科学思想的热情和灵感,营造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形成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局面。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真为实。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反对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更不能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唯利是图。

  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市科协要充分发挥推动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紧紧抓住推动实施《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案》的契机,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在全社会广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特别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加强首都科普资源的整合,积极探索创新科普工作方式、方法、手段、渠道,深化、丰富科普内容,切实提高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提高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做出积极努力。

  服务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把做好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科协事业发展的根基。科协组织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科技工作者的状况,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在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起畅通稳定的沟通渠道,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积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做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的先行者、建设创新文化的开拓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促进者、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推动者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践行者,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城市贡献力量。

  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新一届科协委员会应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在此,对第七届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今后五年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关于科协工作的指示精神和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和动员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努力优化首都学术交流环境、科学决策环境、科学素质建设环境、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科技交流合作环境及首都科技界和谐稳定环境,不断加强科协团体自身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科协事业的新途径、新领域、新经验,努力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新的贡献。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优化首都学术交流环境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内容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首都特色、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科协作为首都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繁荣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围绕当前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继续着力打造“学术月”品牌,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学科建设,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开展前瞻性学术研究,展示首都城市建设和发展研究最新成果,构建以科学家、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活动平台,以学术交流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要继续深入开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界联席会议活动,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积极促进市属学会以建立学科联盟等形式开展跨界别、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研究与交流,主动适应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

  二、着力打造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品牌,优化科学决策环境

  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以软科学研究和工作调研为基础,以科技工作者建议、人大议案、政协提案、专项科学论证和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为依托,以季谈会、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为重点,以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机制,畅通联系沟通渠道,建立决策咨询专家智囊库为保障,进一步整合科协系统决策咨询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努力使科协成为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机构之一。要加强同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探索建立会商制度,紧紧围绕奥运、环保、交通等问题,积极组织专家为市委、市政府献计出力。进一步推动决策咨询活动向基层延伸,围绕区域发展、新农村建设、企业自主创新等重点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论证。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深入企业、农村,推动“金桥工程”、“厂会协作”、“农民致富科技套餐配送工程”的深入开展,为建立首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做出积极努力。

  三、大力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优化科学素质建设环境

  切实履行北京市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方案》的落实,使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始终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针对农民、未成年人、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经常性、系列化的科普教育。通过举办科普日、科技周、青少年创新大赛、老年科普工程、百万家庭数字生活技能大赛等大型主题科普活动,不断提升各种科普活动的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程度,促进市民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

  组织实施奥运科普行动计划。围绕运动健身、体育竞赛、饮食与运动、安全减灾等内容,深入开展奥运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乡镇活动,宣传普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以高水平科技奥运的成果惠及社会大众。

  要充分利用首都科普资源优势,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的资助范围,繁荣科普创作。加强区县科技馆建设,完善设施,充实内容,切实提高其长年常规开展科技传播活动的能力。继续推动“三三一”工程、“1831”流动科技馆、“北京科普之窗”、“北京数字博物馆”、农村远程科普教育网络等市场化、信息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立科协系统科普资源开发、集散、共享体系。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科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体系,优化科技人才成长环境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市科协要以推进实施科协三个重点人才计划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扩大《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对各学科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影响力,联合市有关部门和学会深入开展适应青年科技人员成长需要的学术研讨、科研实践、科学普及活动,加大培养、发现、举荐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工作力度。要在科学家的引领下,实施《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走进重点实验室”、“科技名家讲座”、“科研实践考察”等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思想、科学道德、科学研究方法的全方位培养。要紧密结合全市科技经济发展重点,实施《海外智力为首都建设服务计划》,进一步拓展联系渠道,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平台,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优秀海外科技人员归国创业、参与现代化建设的服务工作。老科技工作者是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为他们开展科技服务,普及科学知识,传承科学精神、科学道德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五、不断拓宽民间科技交流领域和渠道,优化科技交流合作环境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团体的优势,多渠道、宽领域、高层次开展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强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科技团体的联系合作。联合有关部门和学会积极争取主办或承办大型国际科技交流活动,不断扩大交流合作领域。继续办好驻华科技外交官和国际组织科技人员的联谊、考察系列活动,探索建立定期会晤机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进一步密切同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交流,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交流渠道,密切两岸四地科技团体间的联系,为增强相互了解,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积极努力。

  六、大力加强科协团体自身建设,优化首都科技界和谐稳定环

  境

  进一步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继续巩固科协系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提高科协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创建和谐团体。要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工作者利益表达机制,定期开展对科技工作者思想状况和需求的调查。要围绕科技工作者的知识更新、转岗择业、晋升晋级等实际需要,持续开展继续教育。要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向有关部门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和诉求,积极支持和帮助科技工作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实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要加强对优秀科技人物的宣传、表彰、奖励,大力弘扬科学道德。

  要按照建立现代科技社团的要求,积极推动市属学会管理工作改革。坚持“动态管理、分类指导”,逐步建立学会评估考核体系。扩大学会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动秘书长职业化、学会干部专业化、年轻化,会员多层化和学会事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重点扶持一批开展学术活动能力强、自主发展潜力大、与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联系广泛的学会,带动学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鼓励和支持学会积极争取在技术创新、科技奖励、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评价、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积极探索实现学会与行业协会合作互补共赢的渠道方式。加强基金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奖励、人才培养、科学普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加强科协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民主办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委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和代表、委员提案等各项制度机制。加强科协系统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协事业支撑体系。加强区县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加大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以多种形式在科技园区、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工作者密集地区和单位发展组织、吸收会员,不断扩大科协联系科技工作者的范围和渠道。

  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开展科协前瞻性理论研究,为完善科协组织建设、推动科协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建议市科协七届委员会研究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科协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措施,更好地推进科协各项事业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组织的历史使命,北京“十一五”规划绘就了首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科协组织发挥优势、做好服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把首都北京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工作 | 科普 | 学术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