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素有西部“工业重镇”之称。柳江环城而过,给城市平添生机和美感。
到2006年底,尽管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63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但全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减少7.39万吨,氮氧化物减少2.06万吨,烟尘减少6.10万吨。
| |
清清的柳江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柳州人发展理念的变化。
柳州一度曾有32个排污口伸进柳江,柳州也曾成为全国关注的四大酸雨区之一。保护柳江,成为柳州市委、市政府寻求经济良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市委书记蒋济雄说:“环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品牌’。我们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柳江水质好坏来衡量环保工作的成绩。”
在“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环境清洁”的思想指导下,柳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为切入点,大力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营造适宜人居的优美环境。
市长陈向群介绍说,针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工厂大多位于闹市区和依江而建,工业布局不合理、设备老化、处理污染能力不强的情况,市里对那些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关闭,限期撤离。两年多来,已对9家企业实行停产关闭,6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出市区,取缔非法炼油企业3家,取缔非法钢渣加工场26家,停电整治钢渣加工场13家。与此同时,柳州市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污染程度低、治污能力强的产业,形成了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和一批新兴产业。
从制定法规、规范企业环保行为入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是柳州抓好柳江保护的关键一环。市政府先后制定了10多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文件,在广西率先实行重大污染源公示制度,加强对环境治理的社会监督。近两年,全市先后有195个建设项目被环保部门亮了“红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报率和“三同时”执行率都达100%。
与蓝天碧水交相辉映,柳州清洁型工业正在蓬勃兴起。记者日前突访曾是“污染大户”的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偌大车间干干净净,地板亮得能照出人影,全然不像用煤大户的样子。今年元旦前夕,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合成氨节能挖潜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成功点火,标志着柳化环保排放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张烈强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柳州市区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均达到339天,比2004年增加了50天。市区大气质量接近国家二级标准。柳江河道综合整治得到加强,饮用水保护河段水质保持国家Ⅲ类水质标准。柳州不仅摘掉了全国四大酸雨区之一的帽子,还成为全国清洁能源行动示范城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