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离不开爱情,也离不开性。性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
“在现代的开放空间里,不少男女在性方面的过度挥霍造成了爱的贫乏,他们渴望拥有真正的爱情。这是一个对爱情饥渴到极点的年代,因为缺乏,所以饥渴。
| |
“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个克服不掉的隐秘欲望,那就是性。它从青春期开始出现,一直阴魂不散,让无数人感到惊恐不安,手足无措。(对性的)压抑是文明不得不付的代价,但是我坚信,一个比较合理的社会是一个压抑较少的社会。”两段话都是李银河博士说的。这两段话矛盾吗?都市快报记者带你走进李银河眼中的爱情、婚姻和性。李银河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也是国内在性社会学研究领域最出名、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李银河目前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主任。
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因为是周日,幽暗的走廊没有一点声响,只有一道光亮透过一扇敞开的门倾泻在走廊上。径直走去,看到了倚靠在沙发上的李银河,她的面容有些疲惫。
这位50年代出生,上过山下过乡,外表质朴、温和的女性,却屡屡提出惹人争议的言论。包括第一个在国内提出“同性恋非罪化”“性产业非罪化”。
“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做一个真正的社会学家,做那些能够引起我兴趣的研究。”她说。
此前,她已著作等身:《同性恋亚文化》《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中国女性的性与爱》等。
“爱的发生可能与生活质量有关,可能还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
记者(下称记):4月23日你去浙江图书馆主讲“当代中国女性情爱困惑”,我也去听了,带着两本书《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画传———81个瞬间》。王小波(李银河已故丈夫,作家)有封给你的情书是写在五线谱上的,记得他说:“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你们的感情让人感觉美好!你觉得在婚姻里持久的爱情存在吗?
李银河(下称李):按照我对爱情的理解,它是一种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感觉,是一种两个人合二而一的冲动。它是一种突然迸发的激情。正因为如此,普鲁斯特才会一再地表达这样一个看法:所有陷入情网的人,爱的不是真实的对象,而是自己心目中虚构的对象,是自己的感觉本身。
爱的发生可能与生活质量有关。在近现代的欧洲,大部分婚姻都是契约式的,是以经济条件而不是以彼此间的性魅力为基础的。在贫困者的婚姻中,有一种组织农业劳动力的手段。那种以永不停息的艰苦劳动为特征的生活不可能激起爱的激情。据说,17世纪德国、法国的农民中间,已婚夫妇之间几乎不存在亲吻、亲昵爱抚以及其他与性相联系的肉体爱恋形式,只有贵族群体间才存在性放纵,这种性放纵在“体面的”妇女中被公开认可。浪漫之爱只是在18世纪以后才出现成型的。
爱的发生可能还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在古代,女人藏身深闺,不易得到,因此常常能激发出浪漫爱情;而在现代,女性不再是不可接近的了,无须有很长一段追求期,人们来不及“爱上”,就可以由一夜之间的一见钟情转而过起同居的生活。有极端的实践者这样说:“三天之内,我们就已成为老夫老妻了。”在现代的开放空间里,不少男女在性方面的过度挥霍造成了爱的贫乏,他们渴望拥有真正的爱情。这是一个对爱情饥渴到极点的年代,因为缺乏,所以饥渴。
从爱情与婚姻关系的角度来说,爱情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两个阶段:在古代,它与婚姻没什么关系,只存在于浪漫的情人之间。在近现代,通过好莱坞式爱情的普及,和有爱情的人结婚成为一种理想。
今天的爱情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爱情在最初迸发之后,渐渐转变为亲情;激情渐渐转变为柔情,爱情与婚姻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结合,不再是水火不容的两极。
我觉得后来与王小波更多的是一种亲情。
“离婚率高和婚姻质量高是正比关系。”
记:你刚才说,你专门就离婚做过调查,你怎么看现在的离婚率这么高?
李:离婚率高有很多的原因,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要是比较宏观地讲就是都市化、现代化、工业化,就是从一个乡土的社会变成都市社会以后都是这样,全世界都有这个规律。乡土的社会里面,人际关系不一样,是熟人社会,熟人社会它就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比如说:亲戚的压力,就很不容易离婚。而在都市生活里,它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它离婚的压力就小,约束就小。这是一个主要的,最宏观的原因。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婚姻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情感的因素越来越重,这个必然导致离婚率上升。过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人无所谓感情不感情,能一块过就行了,挺稳定,感情因素非常不重要。从50年代开始提结婚自由、离婚自由以后,感情的因素就增加进来了。
离婚率高并不能证明婚姻质量低,我觉得离婚率高和婚姻质量高是正比关系。
“一个好女人,一个道德高尚的女人,一个贞节的女人,不应该喜欢性,中国女性有相当多的还有这样的想法。”
记:大多数中国人避讳谈性,在我采访你之前,采访了一位浙江的律师,他告诉我现在离婚原因大多与夫妻之间性不和谐有关。你怎么看?
李:中国性观念变迁可以被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世纪和现代。中国所有的性问题都集中在这里了,就是界定性究竟是一件坏事还是一件好事。
在古代,中国人的性观念比较淳朴,认为它是自然的,是好事;宋明以后,我把它叫中世纪,变得反性禁欲,越来越认为性是坏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是绝对的要守贞的。这种观念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最近20多年,开始进入现代,但整个中世纪禁欲遗留的惯性,还是非常强大的。
记:你怎样看现在的“无性婚姻”?
李:我看到过潘绥铭(著名性社会学家)做的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很多中国家庭40多岁以后都无性了。这会不会影响夫妻关系?我觉得要看个体。关键看有没有压抑,如果夫妻都不觉得压抑,两个人都对性不感兴趣了,那就问题不大。如果说男的性趣还挺大,女的就不配合了,这就有问题了。反之亦然。
有些女性,她的想法不太正确,她觉得这个事(做爱)是为男的服务,我答应做这件事,我就是对你好。我要是不想对你好了,我就不做了。我看到一个资料说26%的中国女性不知道性高潮,这个比例太高了,我觉得不太对了。有些女性始终没觉得性对自己来说也是可以追求的事情,性快感对于她来说还是负面的东西。一个好女人,一个道德高尚的女人,一个贞节的女人,不应该喜欢性,中国女性有相当多的还有这样的想法。
“社会经济发展多元化必然导致婚姻观念、性观念多元化。”
记:我手头有一份福建省最近做的调查,说出现第三者,影响夫妻感情导致的离婚占的比例最高。你怎么看这个现象呢?
李: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北京做了一份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婚外恋的比例极低,大概是6.4%。今天就大不一样了,婚外恋、婚外性行为都占到百分之几十的比例了。我觉得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们的观念多元化,这些观念包括婚姻观念、性观念。
根据我的调查,人们对于婚外性行为的态度是非常严厉的。绝大多数人对婚外性关系都持反对态度,但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对于有爱的婚外性关系比对无爱的婚外性关系容忍度稍大一些;对于男性的婚外性关系比对于女性的婚外性关系容许程度稍大一些。
“无论他有什么怪癖,有什么欲望,只要不伤害他人,我为他的权利辩护。”
记:最近南京某报说你“憧憬多边恋”,引发了巨大的争议。面对压力,你还是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李:我现在的感觉就是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我所发表的一些言论,说到底是为了每一个人的权利。无论他(她)是同性恋、异性恋,无论他有什么怪癖,有什么欲望,只要不伤害他人,我为他的权利辩护。
许多事我都不喜欢,或者自己做不到,比如说一夜情、同性恋、多边恋、换偶等,但是我认为,喜欢它们的人有做这些事的权利。
其实,我可以什么也不说,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
“作为收费的婚姻指导,我觉得现在找到市场还比较困难。”
记:你听说过现在国内出现专门的婚姻指导师了吗?
李:没有。我在国外倒是听说过。出现专业的婚姻咨询、指导应该是一个趋势。夫妻关系、家庭关系出现危机的时候,未必要马上采取离婚,可以进行婚姻调适,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去求助专业的帮助。这也是人们对婚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必然需求。
记:你觉得婚姻指导师的前景怎么样?
李:作为收费的婚姻指导,我觉得现在找到市场还比较困难。大多中国人不太相信心理咨询。有些人明明是抑郁症,但他们就不相信心理医生。那些已经在医院里开门诊的,都得不到信任,更别说婚姻关系了,婚姻关系还不像精神疾病什么的,让人更需要向专业人员求助。
记:你觉得婚姻指导师需要些什么?
李:我现在怀疑它叫婚姻指导师了,它有没有这么专业?哪怕你是一个很专业的社会学家,哪怕你是研究婚姻质量的专家,也未必能做婚姻心理咨询。我们就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咨询自己的婚姻怎么办。我说不行,我们没有提供这样咨询的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