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曙光,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曾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两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获第二届中华十大经济英才特别奖。
196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做研究工作;1979年,被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3-1984年,借调至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工作;1985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8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新快报记者 宋菁
企业家是企业之母,是企业组织和制度的设计师,是企业家将各种企业要素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像现有企业理论讲的那样,是非人力资本将企业要素粘合在一起;企业是企业家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创造的一个特殊装置,而不是像现有企业理论揭示的那样,是投资者为了防止企业家的代理风险而设计的一种激励安排。
“企业是如何产生的?现有的企业理论并没有作出像样的回答,甚至没有正确地提出问题。”1月9日,知名经济学家张曙光做客中山大学,评论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杨其静的博士论文《企业家的企业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解析了该书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从企业家角度看企业
张教授明确指出,杨博士的学位论文其所能够做出理论上的创造,就在于他转换了看问题的角度。如果说,现有企业理论是资本家的企业理论,是从资本家的角度来观察企业的,那么,杨博士的理论则是从企业家的眼光来看企业,因而创立了真正的企业家的企业理论。
杨博士明确指出,现有的企业理论都是从成熟企业出发的。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包括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和替代方式,企业内部的激励安排和风险分配,以及控制权的分配和经营者的选择。张教授进一步指出,现有企业理论即使涉及到企业的产生问题,也没有一个企业的产生过程,而是一下子出现的。这就在实际上取消了企业发生学的讨论。
自上世纪80年代新技术革命以来,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日益呈现出“知识经济”的性质,物质资本日益丰富,其在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下降,而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凸显,大量缺乏初始财富的企业家成功创业,企业家也从资本家和经营者中分离出来。这就为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企业奠定了基础。
张曙光对此评价说,现有的企业理论其所以没有解决企业的创立问题,就在于没有明确区分资本家和企业家、也混淆了企业家和经营者。因而,不是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观察企业,而是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待企业。杨博士严格区分企业家和资本家、企业家和经营者,因而能够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这是其立论的基础和创新的前提。
企业家创意难以被直接买卖
杨博士认为,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自我定价器”,是企业家创立的一个实现其人力资本的特殊装置。因此,当强调企业家创立企业的时候,就必须首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企业家可否直接出售自己的人力资本(包括创意和实现创意的能力)而不必亲自创立企业?
他认为,由于现实中企业家的创意和企业家能力难以被直接买卖,因此,企业家只能亲自建立企业,把自己专有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物化到这个特殊装置之中,从而转变为能够让渡和定价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出卖企业,或者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出售产品,直接和间接地实现自己的人力资本价值。由此可见,作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自我定价器”,企业是被企业家创造出来的。企业的创立过程首先是企业家与投资者之间的产权交易过程,是企业家设计什么样的融资契约供投资者选择,才能吸引外部投资者参与,或者企业家应当将什么样的产权让渡给外部投资者,以便满足后者的参与条件,从而最大化自己的人力资本价值。由此我们也可推断:如果国家限制创业活动,或者限制企业家在企业中的权利,那就会阻碍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过程,从而会降低经济的活力。
张曙光评价说,这是杨博士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根据这一理论,企业家是企业之母,是企业组织和制度的设计师,是企业家将各种企业要素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像现有企业理论讲的那样,是非人力资本将企业要素粘合在一起;企业是企业家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创造的一个特殊装置,而不是像现有企业理论揭示的那样,是投资者为了防止企业家的代理风险而设计的一种激励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