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齁(hou,平声)着了!”“您怎么净出幺蛾子?”这些北京土话,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今,越来越多的北京土话已被北京人淡忘,有专家呼吁为北京土话“申遗”。
(据《北京晨报》)
各说各话
这是一件好事
笔者认为,为土话“申遗”是一件好事,有条件、有可能的话就要不遗余力地保护它,没有条件或不太有可能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和可能也要保护它,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笔者这样说,绝非有意抬高土话的价值和意义,看看那些考古学家每天都在忙些什么,想想国家每年为此投资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就知道有没有必要保护它。
我们需要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记忆,所以为土话“申遗”是一件好事。卢一心
“申遗”不是灵丹妙药
现在有一种非常好笑的现象,只要提到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就要通过“申遗”的方法,似乎只要“申遗”成功了,也就进了保险箱,不会被人们所遗忘了。这种把“申遗”当作保护优秀文化传统唯一做法的倾向,说白了就是把“申遗”看成了保护文化传统的灵丹妙药。
可事实上很多老话已经被北京人淡忘,这说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口口相传都无法阻止人们语言上的改变,难道仅靠“申遗”就能挽留住北京土话?
如果北京土话需要“申遗”,难道中国境内成千上万的方言、土语都要去“申遗”?
锦秀文
提到“申遗”高度不妥
正如我们不再使用古代的生活、生产工具一样,我们也没必要强求地方土话重新焕发出生命力,重回百姓的生活中。
笔者虽然反对北京土话的“申遗”,但却支持对北京方言做些研究和整理。毕竟,北京土话的出现、存在及其没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对此进行研究,可以反映出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看到民众交流形式的历史变迁。
另一个值得注意之处是,北京土话不同于古文字,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记录着很多值得研究的历史现象。与之相比,各地土话只是小区域内的沟通工具,因此将其提到“申遗”的高度,显然是不太妥当的。杨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