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时”而动投资300万元建成国内第一条社区自行车专用道
本报深圳讯 记者欧阳四平摄影报道:已从深圳人视野中渐渐消逝的自行车,在被摩天大厦包围的城市群落里,再次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日前,随着国内第一条社区专用自行车道的建成,深圳华侨城集团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迎新活动———千人骑自行车环城绿色行动。
华侨城集团员工及社区居民代表共1000余人,骑车共绕华侨城环行一周。
引发重塑城市生态呼声
华侨城这一举动在一些人看来是逆“时”而动的。
去年10月,华侨城集团对外宣布,将投资300万元在华侨城社区修建深圳首个自行车专用道系统。按照规划,该系统覆盖面积约3.2平方公里,双向车道总长16公里,其中一期工程总长10公里。
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媒体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争议。有人表示,自行车作为一种落后的交通工具,运行时占用道路面积大,速度比机动车慢,被高速发展的城市所淘汰是一种历史必然。
然而,支持华侨城的舆论却明显占了上风。一些社会学家、城市规划专家纷纷表态:华侨城让自行车重新回归,并专门建设自行车专用道,不仅将为华侨城居民提供便利与安全的出行环境,更会引领整个社区向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发展。
实际上,深圳华侨城社区自行车道的出现,仅仅是华侨城集团播种下的一个试验田,从目前来看,反响相当大,甚至引发了重塑城市生态的呼声。华侨城集团下一步计划在上海、北京华侨城、东部华侨城及曦城等地陆续兴建自行车道。“自行车,将成为华侨城的一个文化符号,有华侨城的地方就有自行车文化。”华侨城集团一位员工透露。
小区业主欢迎自行车道
从开设自行车专用道系统,到以千人骑车环城的方式迎新,自行车与华侨城正在发生越发紧密的关系。
华侨城发言人关山表示,对市民出行习惯的调查显示,步行在500米范围以内有很大优势;当出行距离在500米以上时,居民习惯用自行车代步;当出行距离小于6公里,出行时间在30分钟以内时,自行车交通则有着较大优势。在华侨城社区,很多居民的出行距离都非常适合采用自行车,但由于目前自行车交通系统不完善,很多人只得步行、开车或打“黑的”。“华侨城内对自行车交通有着较高的隐性需求,出于人性化的角度满足居住者的需要,我们率先规划了自行车专用道”。
在华侨城居住了两年之久的王先生对华侨城开通自行车专用道这一举动十分认可:“自行车专用道方便的是我们这些住户,不用和汽车挤来挤去的,安全了不少。”
骑自行车迎新年,成了华侨城社区内一道亮丽风景
(倩茹/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