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城区报道组 何扬 章海良 杨建伟 黄宝森记者张寅)近日,上城区吴忠诚等12名外来务工者的国画在省级报刊刊登了。这让远在安徽泾县的吴忠诚父母激动不已,他们逢人便说:“没想到儿子进城打工,还‘打’出了艺术上的名堂”。
对此,上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张玉山说:“现在,外来务工者已成了不少企业生产的主力军,然而人们关注比较多的是经济收入、维权等方面,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群体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上城区去年投入36万,实施了“外来务工者艺术文化生活工程”,以艺会友,举办了“外来务工者首届艺术节”,把打擂台的“英雄帖”发到每一个企业,以沙龙、演出团队等“丑小鸭”基地的形式,把具有文艺才能的外来务工者组织起来开展活动,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进城打工,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哪有心思去搞什么文化?”这是吴忠诚最初的想法。他自小喜欢书画,12岁时就在安徽泾县小有名气。可到杭州打工八年,吴忠诚的书画爱好都“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想到,去年上城区文化馆寄来了“英雄帖”,要他参加绘画沙龙。这下可勾起他的瘾头,他连夜创作了《远山观瀑图》等一批书画,送到文化馆。更没想到,文化馆请了吴山明等20多位著名书画家,对他们的作品一一作了点评。在绘画沙龙,他还结识了40多位打工画友。最让吴忠诚欣喜的是,他的作品不仅入选了100多人参展的外来务工者书画展,还上了省级报刊呢。
融入城市文化生活的外来务工者,其生活质量,跟以前相比都有明显提高。艺校毕业的舟山姑娘小慧,过去一打完工,就觉得郁闷。去年,上城区文化馆的舞蹈老师柳亚、陈芳,向她伸出了热情的手,她加入了一个富有创新、颇受社会欢迎的舞蹈队。在舞蹈队,她学会了《草裙舞》、《阿拉伯舞》等各种风格的舞蹈,去年的三十多场演出,她场场都没有落下。她说:“加入舞蹈表演队后,生活充实了,杭州成了我的家。”据悉,目前,上城区文化馆已组建了“吴越之声国乐团”、“海韵合唱团”等艺术团体,有100多个外来务工者是这些艺术团体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