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近来发现,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门牌号码被写上了大型交通标志牌,既方便了行人,也大大方便了驾车者。这一细节的变化,折射出相关部门以人为本的理念日渐深化。但也有众多市民反映,就目前全市道路上的大型交通标志牌以及高架道路、高速公路地面路名的编排而言,尚不能使受众准确、迅速地获取信息。就在本报连续报道之际,读者所推荐兄弟省市的好做法,不无启发。纵横不分瞬间难判其方位
纵横交错的上海道路上,有数千个大型交通标志牌,假设一夜之间没了这些“蓝色”标志牌,可以想象局面将会怎样。
但标志牌上的信息应明确无误,让驾车者在车辆快速行使中瞬间作出准确判断,不能让人产生歧义而迟疑,从这个要求出发,目前的大型交通标志牌尚有可以改进之处。
试举一例。在图①中,道路纵向由近及远分别是:茂名北(南)路、瑞金一路、成都北路,这固然一目了然。可是,显示与受众同处平行的威海路和淮海中路,则同样采用横书方式编排,很容易搅乱道路的纵横感觉,显得不够合理。现在上海大型交通标志牌,基本上都是沿用这一款式。
天津市目前的新做法是,把标志牌中同向道路名改为竖排,明显区别于横向道路名的排列。在动态状况下,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受众判断道路第一反应的准确度(如图②,本报绘制)。路名逆写顺向观察更清晰
高架道路和高速公路,路面上往往印有路名指示。为使驾车者能在高速行驶中看清所处的道路或者走向,路面上的白字还作了拉长处理。但现在的路名指示是由远而近排列的,从行驶者的角度看,第一时间进入眼帘的路名,是该路名的末梢字某某“路”(如图③);假如遇上拥堵、车速过快或夜间视线较差的情况,多半是“见尾不见头”。
目前,江苏省沿江高速公路已将路名指引的排列顺序作了“颠覆”:将路名由近而远逆向书写(如图④,本报绘制),使驾驶者即便在高速行驶途中,也能顺着车行方向清晰察看到路名。
本报记者 谢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