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浦东新区春天艺术团从新区23所外来务工者子弟学校中,挑选了13名二年级女生,开始实施一个为期8年的慈善助学计划——免费提供食宿,免费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免费接受专业舞蹈培训。
4个多月过去,小女孩们已习惯了“学习+跳舞”的生活模式,每天过得充实而快乐。
老师们说,这些孩子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连眼神都不一样了”。“丑小鸭”们学会并爱上了舞蹈,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天鹅”。
本报记者 徐轶汝 实习生 王瑜明 文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改变1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女孩们的“新家”在上南三村小学。走进4楼寝室区,门口的鞋架上整齐地放着一双双鞋子。推开门,6人一间的寝室宽敞明亮,还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这是附近几个学校里条件最好的。”春天艺术团的负责人史老师说。
8岁的王茜来自四川,原先在花木镇一所外来务工者子弟小学念书,父母是洗车的,有个9岁的哥哥。从原先十几个人混居的洗车房,来到干净的新家,小王茜非常开心。但是开心了几天,她想家了。
住进新家的第一个月,每天晚上熄灯后,寝室里都有女孩捂着被子低声抽泣,然后便引来一片哭声。
更考验人的,是生活自理能力。“一开始她们什么都不会,得一样样教。”生活老师胡阿姨说起往事,连连摇头:“鞋、衣服到处乱放,起床之后找不到了,就穿别人的。”更糟糕的是,有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不刷牙,从来不叠被子,还常在寝室里乱扔垃圾。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改掉坏习惯,适应新生活,史老师和胡阿姨一个严肃教育,一个耐心劝说。渐渐地,女孩们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被子叠好,将衣服整齐地放进柜子,扔垃圾先找垃圾桶,演出时在后台自己换衣服,还互相帮对方化淡妆。
改变2 舞蹈水平达到“半专业”
每天早上6时20分起床,7时吃早饭;下午2时40分放学,练舞至4时30分回寝室;晚饭洗漱后,到教室写作业,8时30分准时上床睡觉。孩子们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只有周日下午可以出去玩。
然而,因为有舞蹈,女孩们从不羡慕其他孩子的自由自在。舞蹈老师陈明自豪地说,这些女孩没有一点舞蹈基础,但训练了1个月就登台了;2个月,排出第一个舞蹈;3个月,开始参加各类演出,大部分是去敬老院、福利院慈善演出;4个月,舞蹈《美丽的天使》《歌声与微笑》已达到半专业水准。
成绩的背后是刻苦训练的汗水。练站姿,30分钟一动不能动,还要始终保持微笑的表情;练柔韧,体姿保持5分钟,就疼得冷汗直冒。就算再疼再累,女孩们也坚持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绝不掉下来。“她们比上海孩子更坚强、更用功。”陈明说。每次训练结束时,都会有孩子摇着她的手,一脸真诚地说:“陈老师,我今天不累。”
改变3 女孩们懂礼貌,姿态雅
“刚来时,这些孩子穿着明显小一号的衣服,趿着塑料拖鞋,鼻涕拖得老长,头发像乱稻草;走路缩头缩脑,看人斜着眼睛,说话咋咋呼呼。”史老师回忆道,“但是现在,每个人都变得懂礼貌了,姿态优雅了,说话时的眼神也自信了很多。”
严格管理加上专业训练,让女孩们从里到外脱胎换骨。元旦放假回家,家长们发现,女儿长高了,也懂事了,“每天起床不用叫,自己刷牙洗脸,还会把床铺好。”
去年9月底,女孩们受邀到南京路参加一个环保时装秀,史老师悄悄请来几个家长坐在台下。当看到女儿穿着美丽衣裳,在台上走出漂亮的台步时,不少家长落泪了,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台上的人真的是我的孩子吗?
签订协议前,有些家长曾到有关部门和学校“考察”艺术团招生的真实目的。现在看到这一幕,他们悬着的心放下了:“这里的任何条件都比家里好,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改变4 大部分人学习成绩提高
在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的安排下,13个孩子全部插班入读三林世博实验小学二年级。正规的公办学校与外来务工者子弟学校有明显不同,一开始,她们都跟不上。这可急坏了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她主动提出要给孩子们补课。
每周一、二、三舞蹈训练结束后,班主任老师跟到寝室,加班为她们补课。每周四、五、六,则由上海海事大学的志愿者来督促她们写作业。现在,大部分人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少数几个还成了班里的佼佼者。
焦点链接
艺术将改变女孩们的人生
春天艺术团负责人史老师向记者讲述了助学计划的由来:去年,一个外地的杂技团受邀来沪演出,其中几个毛头小孩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些孩子,本该坐在课堂里手捧书本,现在却跟着大人走南闯北,吃尽苦头,实在可惜。”史老师心想,何不以慈善助学的形式,成立一个艺术团体,既让孩子们正常地生活、上学,又教会他们一技之长呢?
这个想法得到了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的支持,在他们的安排下,史老师从新区23所外来务工者子弟学校中反复筛选出13个二年级女生,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培养协议书,使她们成为第一批有望用艺术改变人生轨迹的幸运儿。2006年9月4日,女孩们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艺术团专门配备了司机和面包车,每天接送她们上学、放学、参加演出,还有专职的舞蹈老师负责训练,生活老师照顾起居。
按照协议,艺术团负责培养孩子直至初中毕业。史老师预言:8年之后,这批学生的舞蹈技巧将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因此发展机会多多:第一,可以报考国内的艺术团体、院校继续深造;第二,留在春天艺术团;第三,有机会加入国外的艺术团体,把中国传统艺术带到全世界。
焦点关注
慈善助学 推广有难度
时至今日,史老师仍惦记着几个因健康原因,在最后时刻被“淘汰”的孩子:“我们安排她们在杨思医院免费体检,结果发现有6个竟患上了尿路感染,主要因为平时父母忙着打工赚钱,没好好照顾孩子。”
近年来,上海外来务工者子女的生存状态越来越受到上海好心人的关注,本报也曾于去年6月前后,举办“千予千愿”活动,帮外来务工者子女实现心愿。但不可否认,大部分孩子仍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社会学家指出,外来务工者子女长大后,肯定有一部分将成为“新上海人”。帮助他们缩小与城市主流生活之间的差距,十分重要。春天艺术团“授人以渔”的慈善助学方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然而,史老师坦言,慈善助学,仅仅是一个探索。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每个学生每年要花1.5万元,8年就是12万,13个学生就要156万。若要艺术团单独承担这笔庞大的费用,困难重重。因此,要在外来务工者子女中大面积推广这个做法,目前看来有难度。
孩子们练起舞蹈来,动作一点不含糊
孩子们在宿舍里自编自导自演舞蹈剧“仙女救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