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新鲜出炉,“青藏铁路”“消费税”分别位居综合类十大流行语的第三位和第八位,其他七个流行语依次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主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中非合作论坛、长征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
| |
(1月12日《法制晚报》)
尽管以上那些流行语也挺流行,但有些词汇多少是有些和公众的感觉不合拍的,而一些曾经非常流行的词汇没能上榜却实在是遗憾。
比方说,北大。可以说,中国大学之“大”尽在北大。不信你看看这些和其有关的新闻。北大毕业生卖糖葫芦;北大禁止小学生及成人旅游团参观校园;北大首次回应“海归造假”说,称丘成桐歪曲事实;北大校内拟建高尔夫球场;用状元数量回应北大“二流”说;北大教授公布工资单叫穷,网友指责其无耻;53名农民工免费就读北大“平民学校”;北大医院瞒报5000万工资,造成北京平均工资下降……
比方说,福利腐败。这不但是一个流行词汇,似乎还是一个新词汇。这个词好像是在2006年春天的两会期间流行起来的。和其相似的还有电力系统的“减薪风暴”(谁知道减没减),还有“抄表工年薪10万”,“巨额公积金”等等。垄断行业的好处还用举更多的例子吗?
比方说,欣弗。正规企业造假药,这才是真正的可怕。还有“齐二药”等等。药品安全比食品安全应该更重要呀。多宝鱼、福寿螺、红心鸭蛋等肯定是引起过普遍关注,但欣弗、齐二药等受关注的程度难道不是更高吗?
再比方说,成品油价格。在2006年,三大石油巨头共获得了高达3600亿元以上的巨额利润,而在这巨额利润中包含了多少百姓的辛酸呢?在这一年中,人们停止过对成品油价格的关注吗?
当然还有丁俊晖、自带酒水、卡拉OK收费、弃龙论、标准像、安全套、假认证等等。反正是各种各样的词汇“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且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我感觉奇怪的是,这些在2006年风行一时的词汇为什么没有进入有关部门评选的“2006年流行语”中呢,难道仅仅因为其大多代表着负面事件,有着负面影响吗?
(刘兵 黑龙江 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