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结婚的滋味如何?(婚姻看台)
去年底,一则简短的新闻引人关注:北京海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负责人透露,据粗略统计,该区2006年新人登记结婚中,在校大学生占了近30%,其中研究生占大多数,但本科生结婚比往年明显增多。统计表明,该区有近9000对在校大学生去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案例
分居难挡结婚热情
主人公:小文(郑州某高校研究生,27岁)
1月6日,小文在郑州一家彩扩店里按时拿到了一张40寸的大照片,满意地笑了。
小文是北京人,在郑州读研究生,妻子小梅在上海读研究生。两人谈了数月恋爱后,火速领证成为夫妻。
“结婚可着实辛苦。”年轻的小文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琐事的压力。暑假里,他先是陪小梅在上海选购结婚用品,又去婚庆产品批发市场买了婚纱和礼服。之后,两人在郑州小文的集体户口所在地领了结婚证,顺便拍了套结婚照。接下来就是拜会双方的父母和长辈。小文的父母常住北京,小梅的父母常住老家安徽,双方又都有很多亲戚长辈,依次拜见,紧赶慢赶,终于在假期结束前转完一圈,两人累得又黑又瘦。“回校后,我长舒一口气,足足睡了3天。好在家中长辈都开通,没有为难我们。”小文说。
小文是学电脑软件的,学习之余勤工俭学攒了些钱,加上父母的赞助,虽说样样都挑便宜的买,还是花了个底儿掉。
这几个月以来,小文的父母一直在为儿子的婚礼忙碌:订酒席、布置新房,邀请宾客。对于独生儿子的婚姻大事,父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把儿子的婚礼办得更出彩,小文的父母使出浑身解数。他的母亲将婚宴的酒家就挑了好几处,还专门请亲友在最终确定的餐馆试吃了一顿。她快乐地抱怨道:儿子结婚太早了,要是在家多留几年多好。言语中满是对儿子的不舍与宠爱。
与许多同龄人相比,小文是幸运的,家境良好,父母对他在读书期间就结婚并未过多反对,为他揽下了筹备婚礼等相当多的琐碎事情,还承担了婚宴的所有费用。而小文只需在本学期放假后,从上海把妻子接来,一同参加宴席就可以了。
不过,小文夫妻还面临一个考验,那就是两地分居。由于不在一个城市上学,秋季开学后,两人很快各自回校,继续两地分居的生活。平时打打电话,更多时候是上网聊天。“要说不想念对方是不可能的。不过,转念一想,再有一年多,我们就都毕业了,在一起是迟早的事情。再忍忍吧。”在小文看来,到时候看谁在哪个城市发展得好,就搬到哪里去住。不过,有了小文父母的坚强靠山,两人觉得还是回北京的可能性大。
案例
已婚学生的快乐与烦恼
主人公:小于(北京某高校研究生)
小于和小杨是在本科期间登记结婚的,如今在校攻读硕士。
小于今年25岁,妻子小杨比他大两岁。婚后,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住房,每月房租1300元。小杨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用人单位知道她已结婚,要她保证3年内不怀孕,并写下书面协议。后来小杨意外怀孕,父母不让她打掉,便决定生下小孩,结果被单位发现后辞退。
没有了经济收入,他们只好把房子退了,小于搬回学校学生宿舍,小杨回了内蒙古的娘家。“这叫转嫁经济危机,实在没办法。”小于说,他打算等妻子生完孩子,找到稳定工作后,再把她接回北京,重新过小家庭生活。
“对我来说,结婚的烦恼远远多于快乐!不过,我们结婚是考虑好的,不抱怨什么。当然,如果学校能给我们已婚学生一间宿舍就好了。出点钱也可以,只要比在外面租房子便宜就行。”小于说。
现实
种种难题
对尚在求学期间的大学生结婚这件事,学校和家长常持不赞同的态度。的确,经历了到民政部门履行登记手续、举办婚礼等婚姻初期的热闹后,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对学生、校方、家长都是新的考验。
“夫妻房”问题:学生住的都是宿舍,校方绝少给大学生夫妻准备夫妻房。学生夫妻若有经济实力,还可以在外租房子一起住,否则就只能各自单住,影响夫妻感情。
生育问题:结婚解禁后,女大学生生育权的保障成为最突出的问题,由此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女大学生生育费用能否报销,孩子的户籍如何解决,这成为各大高校目前争论最多且左右为难的问题。此外,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险,无法像其他育龄妇女那样享受生殖健康教育和生育保健等服务。
计生问题: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23岁的女大学生陈嘉婕近日在区人代会上指出,目前北京市各高校负责计划生育的干部仅负责在校教职员工的婚育工作,而对大学生结婚问题的管理则是空白。我想代表大学生们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高校应配备专职负责大学生工作的计生干部,这对在校结婚的大学生会有很大帮助。
管理问题:北京某高校学工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婚姻法》规定,现在大学生结婚,只要带着集体户口卡和身份证,证明自己达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就可以登记,不再需要学校的介绍信。如果学生不主动告诉校方的话,学校不一定能知道哪些学生结了婚,这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两地分居问题:若是夫妻二人不在同一城市,读书期间势必不能长期住在一起,限于学校规章和经济实力,也不能经常互相探访,毕业后能否到同一个城市工作也是个未知数。两地分居,这个令许多有丰富社会经验的成熟夫妻尚感头疼的难题,过早地摆在了一些大学生夫妻的面前。
此外,大学生还面临着年轻、性格不确定、涉世经验少、没有经济来源、家庭责任意识待培养等种种挑战。
舆论
各方态度
学校:苏州大学最近出台的学生管理规定,已婚女学生因生育需要可休学。这表明大学生在校结婚在政策可行性上已迈出实质性步伐。
父母:许多家长都不赞同大学生结婚,认为在校结婚不理智。“我决不允许我的孩子在大学期间结婚。”湖南的聂女士说,她和丈夫工资不高,不可能拿钱让孩子到外面租房过日子。“即使有钱也不行,大学就那么几年,应该抓紧时间学习才对,结了婚哪还有心思学习?”聂女士说。
在校大学生:作为主角的学生,对结婚的态度则比较有趣。根据北京海淀区一项针对大学生所作的结婚意愿调查,46.1%的在校大学生赞成和非常赞成大学生在校结婚,36.45%的大学生不赞成或根本不赞成在校结婚。有趣的是,当问及被调查者本人是否愿意在校期间结婚时,只有15%的学生愿意,68%的学生并不愿意在校期间就结婚。对于婚姻,大学生们在理解和向往的同时,保持了审慎的态度,愿意亲身尝试者还是少数。
专家:婚姻问题专家陈新欣认为,学校和家长不必对大学生结婚太过敏。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中许多人都已超过了法定结婚年龄,与其偷偷摸摸地同居,不如让他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合法地在一起生活。结婚后,大学生生活中虽然面临诸多难题,但这些都不是不可解决的。既然选择了婚姻,就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由于没有经济实力、学业负担重,我们还是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尽量不要生孩子,等自身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考虑下一代问题将更为妥当。叶晓楠
(责任编辑:刘娅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