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监督大学成本核定
文/林蔚
作为大学生的家长,新年刚过,也许就添了一块心病。教育部通过其《2007年工作要点》表示,要制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并根据新办法,重新核定大学学费标准。
因此,怎么想怎么觉得这不像是个好消息。若不出意外,换句话说,没有更高层的“干预”,大学学费上涨恐怕难免。就像没有哪个政府部门说过开听证会就一定涨价,可事实上从来就是逢“听”必涨一样。
对不少大学生家长来说,可能堵心反感的还不在于学费是否涨,而在于教育部门也像那些主导电、油、气、水、医疗费等涨价的部门一样,也拿“成本”说事儿。可所谓“成本”是个什么东西?谁不知道它现在差不多已成了一个“筐”,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可以往里头装的呀。盖楼,修高尔夫球场,吃喝旅游、安装豪华观光电梯,甚至跑关系走门路等等五花八门的开支,找个理由、甚至用不着找理由都是可以名正言顺地装到这个“筐”里去的。想想,如果最后许多大学核出的都是这样的一个“成本”,并以此为依据涨学费,那众多不得不埋单的家长,就真的比窦娥还冤了。
实际上,就算不计上述那些不大好看的费用开支,大学生培养成本也是一笔很不好算清的账——比如,大学都有科研活动,科研活动也常常与教学有关,与学生有关,它该不该计入学生培养成本?如计入,是否合理?正因为如此,多年来这个所谓的成本就从来没算明白过。
现在,各方利益博弈正紧,客观上已成为利益一方的教育部门下决心要把几十年的糊涂账算清楚,从积极的角度理解,也许应该说也是好事,但怎样个算法,会不会把“好处”都往校方口袋里算,会不会为了涨价而尽量把成本做大?却着实不能不让作为利益另一方的我们既疑虑重重又万般无奈。
虽然从已有的信息看,核算大学生培养成本将有包括财政、物价、金融等多个部门参与,可只要成本的“内容”由教育部门确定,这些部门的参与很可能防止不了那些不该计入的费用变成合理合法的“成本”。
这种动向,希望得到更高层的关注和过问。核定成本可以,但构成成本的“内容”不能由教育部门一家说了算。同时,整个核定过程必须始终在审计和公众的监督下进行。□
(责任编辑: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