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鹤 金陵晚报记者 朱波
金陵晚报报道下午三时,一辆蓝色的卡车稳稳地停在玄武湖北湖岸边,岸边早已等待多时的工作人员,立刻攀上了车顶,并挨个儿揭开沉沉的盖子:一厢厢白花花的鱼乍见到光线,立刻活蹦乱跳起来。
“快!快!快!把这些鱼都卸下来。”穿着雨披的工作人员指挥着众人,将鱼们一筐筐捞起,再集体倒进早已经张在河岸边湖中的一个大网内……群鱼入湖,这才舒畅地混乱游着,来不及看看周围陌生的环境。
随着一筐筐鱼被倒进湖内的大网,一眼望过去,大网内成为了黑压压的一片。一位工作人员拿出早已比兑好的高锰酸钾溶液,像撒饲料般均匀地洒向鱼群……
“玄武湖又养鱼啦!这个水还能养鱼吗?”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看着热闹,既新鲜又好奇。
时隔三年后,玄武湖重新搞起了水产;殊不知,这一次养鱼之意,已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物降一物”,这些十分朴素的民谚透露的其实就是科学规律——生物链。
在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治疗玄武湖蓝藻均无长效后,玄武湖终于把眼光转向了最简单直接的治理办法,用蓝藻的天敌——鱼类来进行灭藻。玄武湖打算今年总共投放12万公斤约400多万尾的鱼入湖用来治蓝藻;如这种手段有效,今后还将逐年增加鱼投放量。而昨日下午,则是玄武湖的第一次投放,约4万尾鱼苗。
这几年,受隧道施工影响,玄武湖水体连续出现了蓝藻大面积暴发,成为关注热点。
玄武湖水务管理所负责人朱祝兵告诉记者,在国内各大城市,频频暴发的蓝藻已经成为“公害”,玄武湖就曾经采用过打捞物理治藻、高岭土灭藻、化学灭藻等多种方法,但这些均无法达到对蓝藻的“根治”。
这时候,发生在武汉东湖的一个案例让专家们疑惑不已:湖北武汉东湖的蓝藻隐患突然越来越小甚至全然消失了。经过对东湖水体的分析,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令蓝藻消失的不是别的什么神秘事物,而是放养在水中的鲢鱼和鳙鱼。
专家们恍然大悟:常见的“四大家鱼”中的鲢鱼,其实是一种“食藻鱼”,是蓝藻天生“克星”。根据进一步测算,花鲢或者白鲢每增长1公斤体重就能“消灭”40公斤到50公斤蓝藻;另外一种常见鱼种——鳙鱼,也是把浮游植物当作自己的食物的,一条一寸长的小鲢鱼约80克,一天需要食物量为20克蓝藻,要长大到3-4寸,一年间它要消耗掉的蓝藻多达88斤。
根据专家测算,理论上大约在玄武湖投放400万-500万尾鲢鱼、鳊鱼、鲴鱼鱼苗,就应当有效控制玄武湖蓝藻的发生。目前玄武湖已经从周边地区如金湖、洪泽等地调集了约400万尾左右的鱼苗,从昨日起,这些鱼分批抵达并开始投放,整个投放过程一直持续到春节结束。朱祝兵透露,由于缺乏固定的环境,这些投入进玄武湖的鱼并不能自行繁殖,只能作为短暂养殖。因此首批投放进湖的400多万尾鱼苗,如果能顺利完成任务,则将被捕捞上岸成为明年夏天南京老百姓桌上的菜肴。如果按照一尾鱼1斤一元钱来算,400万尾鱼将有400万元的收入,不仅能把原来购买鱼苗的60万元花费“报销”了,还能大大赚一笔,这样就实现了不花钱也能治理好蓝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