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底,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最后一个无电村亮起了灯泡,村民们看上了电视节目。至此,内蒙古解决了农区最后106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10693户农户通电问题,实现了农区“村村通电”和牧区绝大多数地区通电,为农牧民送去了光明。
| |
“村村通电”传佳音
内蒙古地域辽阔,农电线路跨度长,农牧民居住相对分散,通电难度相当大。2006年初,内蒙古电力定下目标:力争到年底实现“村村通电”,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电力服务,让草原深处也亮起来。
内蒙古电力公司开始在各个偏远盟市集中突破。2006年6月底,锡林郭勒电业局新建的41.8千米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以及17台10千伏配电变压器全部投入使用,解决了正镶白旗、镶黄旗最后5个无电农区行政村234户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农区行政村100%通电。2006年11月15日,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大库伦乡大营子行政村鼓乐喧天,庆祝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农区行政村全部用上了优质、方便的电能。自2005年起,该局精心策划,投入745万元专项资金为化德、商都两个偏远县最后29个行政村实施了上电工程。
随着村村通电工程的实施,内蒙古电网建设和售电量也快步发展起来。全年完成基建投资49亿多元,新建“两站三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续建30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689千米,低压线路386千米。截至去年12月31日,内蒙古电力公司完成售电量6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
电网更完善,农电的价格也降了下来。多数地区农村电价每千瓦时下调了0.2元多。
电网延伸,农民受益
通电后,农牧民的生产方式也得到了改善。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个典型的干旱地区,粮食单产不过50多公斤。通电工程完成后,为1680户村民送去了光明,还改变了这里的灌溉方式。吉生太点力素村的李支书说:“以前全村抢着用一台柴油机浇地,白天晚上连轴转,机器一坏全傻眼,现在多好,打了电机井,一合闸水就哗哗地流,连吃饭的工夫都不耽误。”
据统计,这些偏远乡村通电后,多数立刻打了机电井,有的村甚至打了两眼。水浇地给农牧民带来了好收成。吉庆乡脑包图村的村民王贵才算了一笔账:“我们这里十年九旱。有了电机井,每亩玉米稳产1000斤,比过去多出近1/3,我家光5亩水浇地的收入就是4000元钱,一家3口吃喝不愁了。”
察哈尔右翼中旗小海子行政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电业局累计投资102万元,帮助通电、改造线路、打机电井、安装配套电力设施。现在小海子村种植红萝卜致富了,家家都有水浇地,不少家庭还有电脑,农民上网查看籽种价格、销售行情等信息,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宽了。
内蒙古电力公司总经理赵凤山说:“投资发展农电,可能经济效益不会太好,但这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内蒙古电力公司已决定,在农区电力全覆盖的情况下,要力争到2010年,通过多种能源手段使所有的牧民都用上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