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下半年起,每逢节庆和双休日,38岁的殷宗会都从江津赶到磁器口,现场用棕叶编制各类动植物出售。除了卖钱,她更想以此检验自己的棕编手艺,为完成内心的梦想———2008年将棕编技艺带到北京奥运会做准备。
棕编手艺让人惊叹
昨日,虽然天空飘着小雨,寒冷让人藏头缩手,但磁器口古镇一角,身着黑色衣裤的殷宗会却坐在小凳上,边等顾客来临,边低头摆弄湿漉漉的棕叶。几句话的工夫,虾子、蝗虫、螳螂、鲜花等各类动植物,就在她刻满龟裂痕迹的双手中活灵活现起来……
“鲜花、虾子等做工稍简单的卖3元,像孔雀这样费事的需要5元。
”有顾客来临,她总是简短、清楚地介绍价格。记者一旁看到,10分钟时间,5名顾客中就有4人爽快地掏钱换物。一读大学的唐姓女生说,虽然用料并不贵,但棕编制作者的创意、制作过程的精细却远远超过它的售价。
“实惠、可久存,而且色彩自然、淡雅。自用和送人都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大方、独特和寓意。”一刘姓男士说,自己四海为家,曾经在其他城市见过街头棕编“职业”艺人,不过像眼前这样———蜻蜓的眼睛看上去似在闪动,蟾蜍好像作势跃进,孔雀大有开屏之势却从没见过。
“别这么说,我离你说的还有很长的距离。”面对夸奖,殷宗会羞得满面通红,但她称,自己的确有10多年的“道行”了。
想到北京奥运会“赶场”
殷宗会介绍,她本是丰都县兴义镇人,与前夫结婚后,因性格不合离婚。后来,她在主城区贩卖水果,结识了做同样生意、比自己大11岁的老乡敖从文并与之同居。“当时是在白市驿,正好场上来了个会棕编的手艺人,”眼看自己的水果摊前门可罗雀,而做棕编的却生意红火,眼灵手巧的敖从文抓住机会,站在师傅身边看了五六天,居然半路出家学会了这门手艺。
后来,一有空,殷宗会也坐在敖从文旁边学艺。“棕叶的边子很锋利,稍不留意,手上就被割起口子,”殷宗会说,学习棕编的过程中,自己的双手留下了数不清的伤口。4年前,殷宗会与敖从文结婚,去年4月移民至江津骑龙村。平日里她在家操持家务,遇节假日,就和丈夫分别进城用棕编手艺“赶场”。
“在磁器口‘驻扎’不久,我就听到路人讨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于是,我突发奇想:要是能带着我的棕编动植物赶赶奥运会的场,那多带劲!”殷宗会甚至没将这个大胆的念头告诉丈夫,但暗地里却开始了实现梦想的计划:在磁器口租了间房子,以确保节假日能按时、定点出现在古镇的街上;现场编制各类动植物,锻炼自己的临场适应能力;规定卖价,检验产品的质量和对顾客的吸引度……
“相信到时我的身影会出现在首都的街头巷尾。”殷宗会说。
记者 董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