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星告诉记者,今年将进一步深化长三角16城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会同上海组合港办公室开展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研究,加强与周边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推进企业合作搭建平台
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对洋山三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其中包括香港现代货箱码头有限公司、新加坡港务集团、迪拜港、马士基、和记黄埔以及国际前四大船运公司都已经提出了入股三期的申请。
| |
“2007年,上海港将全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尤其要在建设和谐港口方面取得突破,这就需要进行‘两大转变’和推进‘八方面协调发展’。”上海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上周五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冲击世界第二大港
新加坡交通部长日前透露了该港集装箱吞吐量数据,至此,2006全球前十位集装箱港口座次尘埃落定。新加坡以2480万标箱高居榜首,香港以2340万标箱排名第二,上海港以2171万标箱名列第三。
这个第三含义颇深。数据显示,新加坡2006年集装箱增幅为6.9%,香港前11个月增幅不到5%,而上海增幅高达21%。业内人士郭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新加坡、香港已进入稳定增长期,增幅远低于上海港。随着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新增4个码头泊位和210万的集装箱吞吐能力,2007年上海将向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发起有力冲击。”
与此同时,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3740万吨,同比增长21.2%,连续两年位居世界首位。对于这样的成绩单,许培星由衷自豪。他表示,“2006年,上海港航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为增强上海港的综合竞争力和‘十一五’后几年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许培星同时指出,“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标准和要求看,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港口的整体软环境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港口服务环境以及服务效率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三是港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有效整合资源的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为此,2007年上海港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为:将以建设和谐港口为主题,全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尤其要在建设和谐港口方面取得突破,主要是实现“两大转变”和推进“八方面协调发展”。
两个转变,一是在港口发展模式上,实现从以港口硬件设施建设为主向以国际航运功能建设为主的转变;二是在港口经济增长方式上,从侧重于港口生产力增长为主向以提高港口综合竞争能力,同步推进现代物流和临港产业发展为主的转变。
据悉,2007年上海将加快临港产业布局调整,加快发展芦潮港地区的航运辅助产业配套和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洋山保税港区实施“第二船籍港”政策落地,配合推进“启运退税”政策实施,实现洋山深水港区与其他港区之间有机衔接、顺畅运作等等。
许培星表示,上海港口管理局还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大力发展船舶保险、物流综合保险等方面业务,从而为港口发展奠定良好的配套服务基础。
落实长江战略
1月12日在武汉召开的长江航运国际论坛传出消息:“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安排150亿元资金,与湖北、上海、江苏等七省二市合力推进航道治理、港口建设等6项工程。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沈玉芳教授预计:“上海方面可能主要集中在集装箱港口的共建和船舶、码头标准化建设等方面。”
显然,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正越来越为各方面重视。许培星告诉记者,“上海将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要求,均衡发展多种集疏运方式,积极发展水水中转、发展内河运输,改善港口的集疏运条件等等。”
洋山港二期工程开港之际,作为上海港经营者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表示,该集团近期将进一步加快长江战略。上港物流董事长于招军先生此前对媒体表示,“集团未来将利用物流产业‘盘活’长江沿线,对上海港码头产业产生辅助作用。”
2003年,上港集箱提出长江、东北亚和国际化三大战略。目前,上港在长江中下游项目建设颇有成果,目前投入巨资入股重庆、武汉港口,以区域枢纽港为中心,通过支干线配合辐射更广阔腹地的新的长江运输网络体系正在形成。
在“长江战略”倡导者之一沈玉芳看来,真正形成长江战略,做好的抓手就是市场化手段,如参股、并购等,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实现港口资源效益最大化。他表示,长江战略中的集疏运体系目前的难点在于上海港如何与下游港口之间开展合作。
沈玉芳说,“编制完成的长三角地区‘十一五’规划中在这方面仅仅提出框架战略,然而具体操作措施层面尚不明朗,各地如何分工合作也不甚明确。而在港口方面,上海港与宁波港的关系也十分微妙。”
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颢瀚看法相同,他表示,目前上海港与宁波港之间仍然是竞争大于合作,这一点谁都没办法避开。港口的真正一体化,实际上应该是上海港务局与宁波港务局的合并,从目前看来,无论是上海还是宁波,都不会愿意。
沈玉芳提出,上海港和宁波港完全可以借鉴国外港口的发展经验。比如说,可以仿效德国汉堡港和不来梅港的主港与辅港模式,即政府规划、市场运作。这样更有利于长江战略的进一步推进。
在上海港口管理局的2007年工作日志上,记者看到,协调区域关系被列在工作任务的重要位置。许培星告诉记者,“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长三角16城市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会同上海组合港办公室开展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研究,加强与周边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推进企业合作搭建平台。”
实施国际化战略
虽然从集装箱吞吐量来说,上海港已跻身世界前三大港行列,但其货源箱量大多来自上海本地。而纵观和记黄埔、马士基、新加坡港务集团等国内外跨国航运界巨头企业,都是成熟的国际码头运营商。因此,上港集团也在积极谋划着如何“走出去”,这就是该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2006年底,上港集团已成功迈出第一步:上港集团斥资4500万欧元,与A.P·穆勒·马士基集团(下称“马士基”)合作,收购了比利时泽布吕赫港(Zee-brugge)一个集装箱码头的40%股份。
泽布吕赫港是比利时第二、欧洲第六大港,是欧洲最大的煤气转运港与液化气进口港,而该港的这个集装箱码头属于马士基全资所有。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上港集团将与马士基组建合资公司,码头将正式投入运营,一期投资为1.13亿欧元。
一边是码头经营公司走出国门,一边是引进国际知名公司参与上海港建设。
随着洋山港三期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引资工作也被提上日程。记者获悉,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对洋山三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其中包括香港现代货箱码头有限公司、新加坡港务集团、迪拜港、马士基、和记黄埔以及国际前四大船运公司都已经提出了入股三期的申请。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名单将最终敲定。
目前,洋山一期由上港集团独自经营,而二期则采用了多家中外巨头成立合资公司运营的模式。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和记黄埔集团等5家中外巨头共同投资的合资经营公司合资运作洋山二期,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0亿元人民币。
专访剪辑
《国际金融报》:2007年上海港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方面将有哪些新的发展思路?
许培星:最近,我们在总结全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市委八届十次会议和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的精神,研究确立了2007年的总体思路:以建设和谐港口为主题,全力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尤其要在建设和谐港口方面取得突破。主要是实现“两大转变”和推进“八个方面协调发展”。
八方面协调发展:一是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要不断提高港口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二是区域港口群的协调发展,要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加强区域港口间合作;三是港口生产、建设、管理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四是港口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五是港口硬件设施与软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六是港口生产建设与安全环保之间的协调发展;七是港口各种集疏运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八是港口与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协调发展。
《国际金融报》:随着洋山港二期投入使用,对于北翼港口,如南京港、南通港等产生哪些影响?上海港将与周边港口开展哪些合作?
许培星:洋山港二期投入使用后,在弥补长江口航道水深不足对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入上海港的限制、提升上海港自身能级、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拓展了整个长江流域的江海联运功能,发挥了长三角港口群的龙头作用,起到了枢纽作用,可以带动和推进长三角港口群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国际金融报》:洋山港二期投入使用对于包含外高桥在内的上海港口格局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许培星:从整个上海港看,洋山港二期投入使用带来的变化并不仅限于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和能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由于必要的航线调整促进了港口功能的完善,形成了新的布局。洋山港二期的投入使用,基本确立了洋山深水港区的枢纽地位,并形成了宝山、外高桥和洋山三大集装箱港区分工明确的良好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