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臭名昭著的“银行短信”诈骗花样又翻新:骗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当市民对诈骗短信生疑时,以“内鬼”作弊需调查名义,再骗市民存折账号和密码。我市居民曾先生险些上当。
昨日中午,在办公室加班的市民张先生手机上收到手机号159××××××发来的短信,说他在天津透支消费了1.2万元,要求限期打款偿还。
一男子接听电话。在得知曾先生解释根本没去过天津后,该男子帮着分析,会不会是银行内部职工搞金融犯罪,将曾账户上的钱转走?该男子又提供了一个电话号码,告诉他打过去咨询。
这次是一名女子接听电话。仔细问过曾的情况后,她肯定地称,内部职工作弊的可能性很大,要求曾提供他的银行账号和密码,以查证是否有这笔支出。曾先生表示需查看账户号,遂挂断电话。
随后,曾向同事说起这件蹊跷事后,有人立即提醒可能遭遇诈骗。几分钟后,该女子打来电话给曾,要求尽快告知账户号和密码,说马上要下班了。曾指责对方是骗子时,对方立即挂断了电话。
金融专家提醒:首先,银行所有短信都是特服号发送,比如建行620195533,工行62019558,而诈骗短信往往是手机号;其次,刷卡消费的客户所收到的正规消费短信,均不会涉及消费地点或场所;第三,银行对于金额数字有严格规定,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比如12000元应为12000.00元,而诈骗短信一般就报个整数。
专家称,收到任何有关银行卡的可疑电话、短信、邮件、电话通知、告示等,不予理睬。切记银行卡卡号、密码只能自己掌握,即便是银行工作人员也无权要求客户告知。骗子往往就是抓住你急于证明“清白”的心理,轻易套出。记者丁香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