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哈尔滨日报

哈红光锅炉集团坚持创新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张桂芳 王永志 本报记者

  从一个养鸡养牛的小畜牧场到东北地区民营锅炉企业的排头兵———有着“龙江第一村”美誉的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由此在全市树立了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范例。

  科技为翼壮大集体经济

  始建于1955年的红光锅炉集团,脱胎于养禽、捕鱼为主的原太平区团结乡红光畜牧场。上世纪70年代初,这个由支部书记徐在山率领农民建起的农村集体企业,开始艰苦创业。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有力地壮大了集体经济,也使红光锅炉集团完成了一次次跨越。

  牵住企业技术升级这个“牛鼻子”,红光集团不断加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不仅购置了膜式壁焊接生产线、管屏成排弯设备、电加热退火炉等硬件设备,而且组建了技术中心,完善了U8M软件功能,实现了CAD/CAM软件升级。“十五”时期,“红光”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更新改造旧设备,为研发新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自我改造”同时,红光集团还积极借助外脑,多渠道寻求企校合作,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合体。近年来,该集团与多个大厂、大学、大所制定了信息共享、资金保障、定期互访等制度,拓宽了研发平台,新技术、新产品不断问世。截至目前,该集团已有39项科研成果投入生产,其中5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

  凭借科技助力,红光集团连连实现撑杆跳。目前,该集团锅炉制造资质已连续升级,

  成为东北地区锅炉制造业唯一具有A级制造资质的民营企业,生产品种已增至14个系列137个品种,并开始实现由生产工业锅炉向生产电站锅炉转型。

  2005年,红光集团实现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利润760万元,比上年增长23%;上缴税金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随着红光集团的发展,240名当地农民离开土地,成为红光集团这个现代企业的员工。

  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红光”成长,员工出力;“红光”壮大,员工受益。随着红光集团的生产发展,员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集团人均年收入达到1.8万元,比2000年增长62%,比红光畜牧场时增长30多倍。

  在住房、就餐、通勤、子女上学等方面,“红光”也不断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为员工排忧解难。上世纪90年代初,为解决员工住房难,红光集团投入上千万元建成了两万多平方米的住宅楼,每位已婚员工都分到了一套“四全”住房。农民住上集体楼房,当时在黑龙江省尚属首例。经过几年努力,现在,“红光”员工的人均住宅面积达到了15平方米。

  教育投入一直是“红光”的重点投向,自1979年以来一直实行“红光”子弟公费教育制度,不仅报销员工子女小学至高中的学杂费,而且实行了对子弟中优秀学生的奖励制度,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可一次性获得奖金1000元,大学毕业后回到“红光”工作的员工子女还可报销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

  “要让与企业风雨同舟几十载的员工参与分享‘红光’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日前对红光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徐在山始终这样坚持。

  按照改制方案,企业有效资产按照职务、工龄、贡献等量化到人。这一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退休和已故员工也成为“红光”改革发展的受益者,参与股改:退休员工按在职员工的一半量化股份。改制后,红光集团还拿出400多万元,为员工补交了社会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昔日“面朝黄土背着天”的农民,全部享受到了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待遇。

  今天走进“红光”,村容整洁,民风淳朴,到处洋溢着文明幸福的和谐新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徐在山 | 红光 | 集团 | 锅炉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