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噪音、生活噪音、建筑施工噪音……日子越过越好,可惜了大家耳朵的承受力越来越脆弱,忙碌的工作之余,精神上还要受着折磨。医学界有一种说法,说人的寿命与声音有关。咱北京是个大城市,讲和谐、办奥运,容不得噪音污染这类不文明现象肆意妄为。我们要的是一个恬静的和谐北京。
网友“麦奇”在本网《市民留言板》上说:“车辆进站,请注意安全……每天早上总是公共汽车的对外麦克声把我吵醒。我家住在马路边上,离公共汽车站约有40来米,窗子都按了中空玻璃,声音就是不见小。
”
网友“都都”也表示,“开餐馆的租居民楼住,轰鸣声似地震、怪味直窜到各家各户你无法拒绝,再伴着大音量的电视,小伙计、女服务员的嬉笑打闹等等一系列行为你必须接受。”
本周我们来支招消灭噪音。同样深受小区噪音困扰的网友“无因”作为本期的“和谐记者”与我们一起进行了采访。
记者追踪 现场一:二环一带
崇文门小区噪音类别:交通噪音、施工噪音、小区饭馆扰民 都说城区二三环内的噪音最大,记者特地和“无因”走了一遭。正是下午3点多的时候,马路上车流不大,汽车进站台的扩音器声音不停地响起,地铁口卖报纸的人静静地坐着,脚边放着个大喇叭“晚报晚报……”,路边小区楼下的酒吧、饭馆、小商店一个挨着一个,建筑工地也高高地耸立着……
居民楼下的酒吧
施工单位距离小区不超20米
走进小区,比外面更觉得花花绿绿不少。居民楼下美发厅的大音箱已经开始疯狂地刺激人的耳膜,一位正在健身器械上运动的阿姨告诉记者:“天一摸黑儿,美发厅就开始吵人,还有这楼下开的地下旅馆,隔音效果特别差,晚上说话动静什么的听得真真的”。
“难道您就没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吗?”记者就困扰王阿姨的噪声问题询问道。
“当然反映过,可气的是人家居然说这是房管局批了的。还有楼前面这施工的,有时候半夜吵得人睡不着觉,说赔偿吧,就赔了5、6两个月,每户120,意思了一下就没有下文了。”
现场二:街边小商店、电器卖场现象:长年累月的噪音刺激 记者和“无因”在走访中发现,马路两边的小商店、小服装店总是开着个大喇叭或者音像不厌其烦地向路边的行人放送着噪音污染,问看店的一个女孩,女孩却说已经习惯了,老板此举就是为了招揽顾客。
马路两边随处可见的音箱
电器卖场噪音永不停歇
再来到一家电器卖场,各种电视播放着不同的节目,空调、吆喝、购物车队、电器……各种噪音源编制出一张噪音网。记者询问一名员工:“你感觉到自己是工作在噪音中吗?”她反问记者:“有噪音吗?我怎么没感觉到……习惯了。”
记者听着有点心酸,顾客可以选择逃离但工作人员却没有选择。长期工作在噪音环境下,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现场三:南二环芳城东里小区现象:幽静、环境很好 难不成这二三环以内真就找不到一块适宜居住的净土?当然不是。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城共有68个小区挂上了“安静居住小区”的牌匾,环境噪声白天低于55分贝,夜间低于45分贝,这是“安静居住小区”的最基本标准。
记者和“无因”特地走访了同样位于南二环获得“安静居住小区”称号的芳城东里小区。面积不大,虽然处于二环边上,但一进大门就觉得心情很平静,没有热闹的饭馆小服装店,人不多,难得听到鸟儿们的鸣叫。
安静居住小区:芳城东里
邻里和谐是安静小区的保障
一位溜狗的阿姨对记者说:“平日里除了有装修的,基本上都是很安静,住着很舒服,有养狗的也都很注意不影响别人,邻居间很和睦。”
我为和谐支一招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消除不和谐的因素。在咱们的《市民留言板》上,常常有网友,就城市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提出批评。
光批评不是解决之道,打今天起,《市民留言板》针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征集大家有创新、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并邀请提出最佳建议的网友,以“和谐记者”的身份一起进行建议的可行性调查,和我们做一天的网络记者,我们将在《市民留言板》上,每周一期推出“我为和谐支一招”特别报道。
欢迎大家集思广益,拿出你的建议,让和谐理念化为我们的自身行动。
和谐记者—“无因” “无因”在采访 大家好,我是“无因”。
说到噪音的问题,真是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随手贴了几条建议,没想到能够得到和千龙记者一起采访的机会,我本身也从事过杂志社的采编工作,没想到做网络记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一天的采访过程中,对噪音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非常感谢千龙给我的这次机会。对话人物:北京市环保局副总工噪声防治管理处处长庄树春
就北京噪音污染现状、成因及政策贯彻,记者从对庄处长的采访中了解到:——据市环保局的监测数据,北京近几年噪声污染状况基本稳定,随着城市的发展,噪声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其中以交通噪声占城市环境噪声总容量比例最大,为70%-80%。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噪声投诉逐年增加,由04年的5900多件到05年的9600多件,基本每年的噪声投诉都占到环境投诉的47%左右。其中又以社会生活噪声所占数量最多。——谈到北京的城市噪声问题之所以有愈演愈烈之势,庄处长归纳为五个原因。一是北京正处于城市建设发展时期,摊覆施工面积已经达到1亿4千万平方米;二是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交通道路设施没有达到可以承载的高度;三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餐饮业、文化娱乐等行业兴盛,导致社会生活噪音加剧;四是人口密度、建筑密度集中;五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噪音的感觉反映强烈。——北京市环保局作为一个行政部门,充分行使它的监督职能。对待不同类别的噪音污染投诉,及时告知相关职能部门予以解决。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等分别由建委、规划委、城管局、公安机关、环保局采取点源结合防治方式,注重从源头和各个环节上防止噪声的产生。如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考虑到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建设主管部门应对建筑隔声提出明确要求,将防治噪声措施所需费用列入工程造价等;居委会和村委会有义务对本区域内的噪声污染进行监管,调节邻里之间因噪声引发的纠纷。
“无因”建议:点对点监管处罚 1、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必须的,但这其中产生的噪音却着实让人头疼。其实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解决的,比如施工单位在晚上10点以后尽量停止施工,如果工程紧急的话,夜间作业尽量做一些声音小的工作。
2、小区内的宾馆、发廊也是噪音污染源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居委会可以代表居民跟这些业主进行理性的谈判,争取降低噪音程度。
3、小摊小贩确实方便了生活,而有的时候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小区门口每天傍晚,卖晚报的、卖水果的、卖卫生纸的、卖盗版盘的等等把一个通向菜市场的小通道基本挤了个水泄不通。穿透力很强的叫卖声更是让人不忍通过。
看着这些,我想居委会或者小区群众自行组织的一些委员会可以对这些商贩进行劝阻,劝阻不通,可以找到相关的居委会或城管部门,对其实行治安处罚,不能放任。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个共性就是对建筑施工噪音的赔偿问题,赔偿金额少的可怜,形式大于内容,不管是开发商还是建筑单位,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居民的感受。
新的《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已经在1月1日起开始实施,首次实现了点源治理向区域与点源结合防治的转变,注重从源头和各个环节上防止噪声的产生。而《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中也将投资94700万用于防治噪声污染,让我们期待一个和谐而安静的北京!
原帖重现 网友:游客
在2007-01-11就市民留言板发表如下留言 开餐馆的租居民楼住,这个租住地可不光住人,功能齐备:
一是公共浴室,如果租的是地下室再加上个抽水马达,让楼上三四层的居民都“享受”他们洗澡的快乐;
二是小型食品加工厂,小电磨一转好吃的糯米粉就在居民们以为地震了的恐慌中诞生了;
三是洗染坊,餐后的桌布甭管油脂污渍在大马力的洗衣机的轰鸣声中一洗搞定;
四是怪味调料储藏间,把租的房门大开让各种怪味直窜到各家各户你无法拒绝,再伴着大音量的电视。南蛮子的大乌鸦嗓。小伙计。女服务员的嬉笑打闹;等等一系列你无偿的必须接受……这就是西城区北礼士路68号居民的幸福生活。
网友:封雪芯
在2006-12-26就市民留言板发表如下留言 标题:公共汽车的对外麦克声音放小或取消
内容:对城市噪声污染,北京市政府一直非常关注、并提出控制城市噪声污染的城市噪声地图。为了给市民一个安静的环境,该规划规定,对于噪声敏感点,将划定重型、大型车辆行驶路段或时间,公交车、重型载货运输车等高噪声车辆,它们排气、刹车等部件都要动“手术”,降低噪声。
而道路两侧新建居住区的室内环境质量,也必须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开发商在售房前,必须向消费者公布有关部门认定的建筑物所在地声环境状况,以及建筑隔声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相信这些方面都会得到不断地相适应和改善。
其实,说起来这些事也不难,就是我们把音量调低一些,或把对外的声音取消.特别是在凌晨与入夜以后,我们的一些孩子、老人甚至病人,他们要休息了或正在休息,一些晚上工作的诸如演出人员,夜班工作的人员,怎么让他们多睡一会,睡得踏实一点。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性化管理、人性化工作。
网友:清心
在2006-11-17就市民留言板发表如下留言 我家在朝阳门司法部周围,司法部东有个建设工地单位是湖北建工,一周来夜间每天在我们楼下有好几辆水泥罐车排队等后灌注,每个车都发动着声音很大,而且工地有灌注机和振捣器噪音很大,而且是振荡的直震脑海。
他们已经连续一周多了从晚上8-凌晨7点不停的吵人,至使周围居民无法休息,建委批准是不能超连续3天的夜间施工请相关单位关注,能还我们睡眠。
网友:建言
在2006-10-22就市民留言板发表如下留言 居住在通州区八里桥南街京贸国际公寓小区的各国居民更是受尽了噪音之苦,不仅要听火车的鸣笛声,摩擦的噪声,还要忍受飞机的轰鸣声,更可怕的是紧挨着楼群的大吊车及货车日日夜夜装卸木材的那雷鸣般的巨响,夏季根本无法开窗子,否则,睡梦中吓醒的情况那是家常便饭。
北京要建成宜居城市,如此噪音,何谈宜居。建议有关部门想想办法,给这里的人们减少点噪声污染之苦吧。
下期支招——汽车文化落后了吗? 一项最新的统计表明,2006年前10个月,北京市遵守交通法规的车辆比例仅占0.4%,违章车辆比例竟高达99.6%。2005年,北京市交通违章罚款总额达到14亿元,平均每个驾驶员每年要交纳467元的违章罚款,这已经占到个人每年养车费用的2.3%。
如此高的违章率,如此高的违章罚款,是哪里不对了?是规章的问题还是我们的行车素质确实有待提高?
先不追究原因,咱北京城私家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200万大关,大马路上追尾剐蹭、汽车与自行车、行人抢道、汽车与汽车之间抢行的不文明现象每天都在发生。
汽车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更多的人却忽视了那份拥有汽车后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再完善也是驾车者遵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防线之前驾车者们是否也应该为自己多设几道屏障?礼让开车多为他人着想,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自然就少了。
汽车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汽车文化可别断了档,如何让这两者得到均衡的发展,怎样减少道路违章,甭管是开车的朋友,还是坐车的朋友,咱们都来支支招!栏目宗旨
有什么高兴的事、感人的事、烦心的事、麻烦的事吗?这里是千龙网北京报道部为广大市民提供的留言板,你的每一条发言,我们都会认真关注。
市民留言板还是市政府与广大市民进行交流的网络渠道,你可以把自己对这个城市的感受、对北京建设的建议也贴到这里来。对于你反映的情况,我们会调查整理并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我们鼓励大家留下联系方式,好让我们把得到的情况尽快地回馈给你。联系方式
地铁事故无小事
商场“黄牛党”动了谁的奶酪?
往日精选 ·白领遭遇年终困惑
专家提醒自我调整
·移动赠卡排队难求 优惠促销莫当恩赐
·元旦假期加班
你拿到加班费了吗?
·瑞雪丰年辞旧岁 网友祝福迎新年
·低头病抬头性
医疗广告有了新规还得管
·还有多少消费陷阱等我们去“跳”
·网上热传挤地铁秘笈
网友褒贬不一
·首都交通大家建 网友支招说管理
·染上“择校病”
上幼儿园要交赞助费
·网友支招治理双清路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