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调整滞后国际油价变化”、“燃油附加费调整又滞后国内油价调整”,这一系列的“滞后”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系列的“看不懂”:去年9月,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明显回落,在国外航空公司开始下调燃油附加费的同时,国内三大航空集团却自10月1日起调高了国际航线的燃油附加费标准,涨幅接近50%;今年1月14日,连续大幅上涨了两年多的国内航空燃油“指导价格”首次调低,而国内客运燃油附加费却丝毫没有相应调整的迹象。
| |
忿———涨易降难理由之航油价格纯属“微降”难抵高成本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制订的航油价格,标准航空燃油目前出厂价为5450元/吨,比去年8月调价时的5540元/吨仅下降了1.6%;而2006年年初,标准航空燃油出厂价为4530元/吨,到去年8月份,不到一年的时间,价格已经上涨了22.3%。东航相关人士表示,相比一年多来航油价格累积上涨的幅度,这次价格“微降”,能多大程度缓解航空公司压力,并不乐观。
据了解,由于国内中石油、中石化生产的航空用油远不能满足国内航空公司用量,所以中航油只能大量从国外采购进口油给国内航空公司加油,而采购进口油的价格相当一段时期远高于卖给国内航空公司的“指导价格”,所以油料公司变相“补贴”航空公司的现象比较普遍。事实上,国际油价回调后,中航油等国内油料公司为航空公司“贴补”减少了,但并不意味着航空企业航油成本也同样大幅下降。理由之燃油附加费纯属“干货”绝不打折
2005年8月,国家发改委恢复增收机票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上航段40元/每人)以来,每一次航油涨价,便伴随一次机票燃油附加费上调。经过2006年4月份、8月份两次上调后,800公里以上航段燃油附加费已经达到100元/每人。
纵使航空公司抱怨油价降幅有限,但油价毕竟已然下降,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那么燃油附加费的调整又该何去何从?民航总局新闻发言人钟宁表示,关于机票燃油附加费是否要调低,“目前还没听到有这方面的讨论”。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燃油附加费“涨易降难”的原因是没有将油价与其“联动”。英国航空的中国区销售经理严彪告诉记者,英航的燃油附加费一直与国际油价联动,公司自行根据航油的浮动进行阶段性的调整,油价降则燃油附加费降,以体现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
然而在国内,记者从机票代理公司了解到,目前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基本不受航油变动的影响,而是单纯围绕市场供求进行调节;由于燃油附加费属于航空公司“旱涝保收”的固定收入,不受“打折”影响(有些特价机票,燃油附加费已经占到机票总价的30%),并且这部分收入免税,因此航空公司都极力要“挽留”燃油附加费。
盼———“联动”方案内线消息尚无“联动”风声
据记者了解,去年10月,发改委以及民航总局等相关机构已针对“国际油价和燃油附加费联动”方案进行全国性的调研。
根据最初的设想,酝酿的改革方案有两套:一是取消燃油附加费,直接让机票价格的基准价(平均每客公里0.75元)与国际油价联动;第二套方案,继续保留燃油附加费,使燃油附加费与国际油价联动。
记者致电民航总局,关于该“联动”方案何时实施,民航总局新闻发言人钟宁表示,“还无进展”。业内分析油价继续跌“联动”才可能
记者从中航油获悉,去年年初,中航油采购国际成品航空燃油的成本比国家制订的指导价(4530元/吨)每吨要高出600元,到去年8月国际油价最高的时候,成品航空燃油在采购地已升到88美元/桶,加上运费、关税以及各项杂费,采购成本已比国家制订的指导价(5540元/吨)每吨要高出1600元。自从去年9月国际油价回落,目前采购成本已与国内新调整的价格(5450元/吨)基本持平,二者仅有约100元左右的价差。
中航油华东分公司一位负责人认为,如果国际油价继续降低,达到二者价差消失、甚至国际采购价低于目前的5450元/吨后,则航空公司调低机票燃油附加费的“空间”就自然出现,相关利益主体也容易接受。据《新闻晨报》报道(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