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报道 商报记者韶静报道2007年是南京市总体全面达小康的攻坚之年。2007年的南京该如何又好又快发展?市民如何能“富”起来?企业有哪些发展机遇?在昨天开幕的南京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长蒋宏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的主要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陈述。
| |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蒋宏坤首先总结了2006年取得的成就。2006年克服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最终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经济增长保持稳定与协调,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4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5.1%,完成财政收入603.9亿元,同口径增长18.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6.4亿元,增长16.8%;消费需求快速扩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6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民营经济也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实现增加值96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9.9%。南京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9%,新增就业岗位22.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3%,创7年来新低。南京还提高了企业工资指导线水平,再次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为47.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发10.8亿元养老金。去年,南京还建成经济适用房120万平方米,建成中低价商品房31万平方米,完成了江南主城区天然气置换,天然气居民用户达52万户。总结成绩的同时,蒋宏坤也提到不少矛盾和问题,如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破解发展难题的办法不多,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依然较为突出;快速增长的车辆与城市道路建设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路段交通拥堵现象比较严重;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不能满足群众的较高需求;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有所加大,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仍然不小。
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报告指出,在新的目标和任务面前,全市各级政府必须创新思路,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创造和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企业自主创新是个永恒的话题。今年,南京将推进软件产业“两园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雨花科学园等科技产业载体建设;打造十大研发、设计和制造中心,实施十大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高科技专利创业园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建设软件产业测试评估、投融资、服务交易、人才培训交流等四大中心,打造中国软件名城。2007年,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18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50亿美元;实现软件产业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年专利申请总量达到7300件;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应用技术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35%。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南京将建设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南京化工物流基地,以及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培育4个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建设以新街口、河西商业中心为重点的22个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商务、金融、创意、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25%以上。
鼓励民企海外上市
民营企业成南京经济的生力军,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优化。南京将努力破除制约创业的思想和机制障碍,采取积极的政策,吸引一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一批优秀科技人员成为企业家;进一步拓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大力促进民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加快推动“银、企”合作,重视民营企业的海外上市。为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南京还将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确立企业投融资主体地位,建设投融资平台以提高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能力和水平。
新增35万平方米中低价房
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一直是政府努力的目标;富民一直是政府工作的第一导向。南京不仅开展投资新上项目就业评估,扩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还妥善安排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更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范围,增加发放额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创业场地建设。为扩大技工教育规模,南京将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实习培训基地。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也被安排得妥妥当当。南京不仅健全了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支付的监控制度,还创造条件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居住、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今年外来务工人员将有望参加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为防止商品和服务价格不合理地上涨,政府不断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节节攀升的房价困扰着不少市民,政府为提高市民的居住水平,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稳定地价和房价,今年将新开工建设35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房和2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版《要闻》)(编辑 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