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证实去年10月至年底
诺瓦克样病毒感染我市发现60余病例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市从2006年10月到12月,共发生4宗约60多个诺瓦克样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病例,今年以来尚未出现相关病例。
| |
去年底曾小范围内爆发
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主任谢旭介绍,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属我市新发传染病,2005年之前,深圳从未检测和报告过诺瓦克样病毒感染病例,监测和检测到的病毒性肠道传染病以轮状病毒腹泻为主。
2005年9月14日,我市发生历史上首例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爆发疫情;同年11月30日开始,南山、福田陆续出现多起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爆发疫情。2005年,疫情涉及3家幼儿园、2所小学、1所中学,报告的患者达106人。去年,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在深圳市小范围爆发,全年核实4起爆发,发病人数达60多人。虽然流行规模弱于2005年,但流行特征从感染幼儿、小学低年级学生转为更多地感染青少年和青壮年。
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
谢旭表示,深圳的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多发生在9月到12月,粪—口途径和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国际上报道的爆发所涉事物广泛,以牡蛎、沙拉、三明治、蛋糕、冰霜、冰块、饮水、草莓、冷冻食品等为主。贝类食品由于容易浓集病毒,是诺瓦克样病毒感染的主要来源。牡蛎很可能来自污染水源,草莓则来自污染水浇灌。人感染诺瓦克样病毒后,持续排病毒时间可长达两周(一般24~72小时)。
我市已建病毒监测网络
据调查,我市所有发生疫情的幼儿园和学校都存在厕所洗手设施简陋、出现首发病例后未及时隔离病人等问题。因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建议托幼机构改善洗手设施,最好配备自动感应式水龙头及手部清洁剂和消毒剂。
目前,我市已建立起诺瓦克样病毒监测网络,如同时出现5例胃肠炎病历需要报告,并对病例进行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诺瓦克样病毒后,市疾病控制中心将安排专业消毒人员对疫点进行消毒。据悉,按计划,深圳将在全市设8个监测哨所,每周实验室将对80个胃肠炎病例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及时监控诺瓦克样病毒、痢疾、霍乱等。
医生建议
洗手10秒以上少食沙拉海鲜
卫生部近日发出紧急通知并印发《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试行)》,要求加强诺瓦克样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的传入和扩散。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对11个省份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监测,我国诺瓦克病毒阳性检出率与往年监测结果基本相似(检出率为15%左右)。专家预测,疫情传入和扩散的风险较大。
深圳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减少生食沙拉或来源不明的海鲜食品,使用海鲜、冷藏肉类下火锅的时候必须讲究饮食卫生,生熟分开;提倡肥皂洗手,起泡后至少持续10秒钟以上,以流水冲洗。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送医院诊断,按照说明书正确用消毒剂处理病人的吐泻物;一旦发现可疑爆发疫情或学校、单位的聚集性病例应及时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感染症状
发热呕吐腹泻
诺瓦克样病毒是1968年最先在美国俄亥俄州诺瓦克镇腹泻暴发中被追溯性地发现。近期,日本发生25年来最严重的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流行,日本各家医院一星期内报告的诺瓦克病例约6万宗,创下日本25年来最多诺瓦克病例的纪录。多个国家卫生部门已对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疫情发出预警。我国北京地区和广东地区相继出现诺瓦克病毒引致的肠胃炎疫情。
诺瓦克病毒是一类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病毒,是秋冬季节肠道病毒感染的重要致病微生物。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是由诺瓦克样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常导致集体性暴发。
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的潜伏期24~48小时,起病突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部分病人仅表现为呕吐,临床曾称为“冬季呕吐病”。一般儿童以呕吐症状为主,年长者腹泻症状更严重。大便为水样便,无黏液脓血,2小时内4~8次,持续12~60小时,一般48小时。可伴有头痛、肌痛、咽痛、眼部不适等症状。日本目前已经有4名72岁到100岁老人在染上病毒后相继去世,但死因多非直接源于“诺瓦克”感染,而是由于感染引发的呕吐窒息及异物入肺引发炎症等。通常情况下,染上病毒的患者一两天内即可痊愈,愈后较好,未见后遗症报道。抵抗力弱的人在被病毒感染后病情容易恶化,所以这些人要格外小心并认真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