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海域筑起安全防线
入冬以来,我国沿海先后10次遭受寒潮大风袭击,数千名专业救助人员临危而上,使10艘遇险船舶和262名遇险人员化险为夷
2006年12月13日,台风“尤特”袭击西沙群岛北部海域。
| |
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协调下,正在三亚救助基地待命的专业救助船“南海救131”轮赶赴现场救助,随即南海第一飞行队B—7304救助直升机也由三亚救助基地调往西沙永兴岛救助基地。
“南海救131”一路劈波斩浪,在狂风暴雨中艰难航行300海里后,于11时57分抵达浪花礁附近。但由于靠近礁盘,救助船只能在附近守护。临近13日夜里,台风“尤特”更加肆虐无忌,渔民的处境再度恶化。14日13时,专业救助直升机B—7304从西沙永兴岛飞往现场,在7到8级的大风中,直升机救生员借助吊索艰难地登上礁盘。经过3个多小时的前后四次施救,到16时24分,16名遇险渔民终于成功获救。
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随时都会上演。入冬以来,我国沿海先后10次遭受寒潮大风袭击,交通部数千名专业救助人员坚守在狂风恶浪中,临危而上,在万里海域筑起安全防线,10艘在寒潮大风中遇险的船舶和262名遇险人员化险为夷。
现代化的海空立体救助体系
183艘专业救助船舶、9架救助飞机、20个沿海救助基地
西沙海域是国际海上航运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冬季海况恶劣,海上事故频发。去年7月15日,随着我国第十九个沿海救助基地西沙永兴岛救助基地正式启用,我国南海海区海上救助站点的基本框架宣告建成。目前,20个救助基地遍布沿海,我国已建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国家、省、市三级海上搜救指挥体系,初步形成了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为组织协调机构,以交通部救捞局为主要实施力量、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搜救体系。
现代化的救助船舶和装备是成功施救的关键。去年5月19日,我国展开最大的国际海上援助行动,成功救助330名越南渔民和22艘渔船。“南海救111”是这次行动的主力救助船型,这艘目前中国最大的海洋救助船可抗12级风浪、14米浪高,具备12000海里的续航能力,可以抵达世界上任何一个海港。
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已拥有专业救助船舶183艘,包括3艘6000千瓦、6艘8000千瓦的船舶以及3艘近海双体穿浪型快速救生船,8艘从英国引进的自扶正救助艇也已部署在我国沿海重点海域。4个救助飞行服务队配备了9架救助飞机。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海空立体救助体系。
完备的应急反应体系
气象预警、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去年10月14日,交通部和中国气象局签署了共同做好海上搜救气象服务的协议。双方将加强海上搜救和气象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并将共同制定针对台风、冬季季风的海上预警预案。
加强海上气象预警只是成功实施海上搜救的第一步。交通部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预防为主”的监管措施,在沿海建设了海上安全与遇险系统、中国船舶报告系统、岸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为海上搜救及时掌握现场动态提供了技术支持。
2004年5月,交通部编制完成《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并针对海上可能发生的不同险情,又组织编制了沿海客船遇险、民用航空器海上遇险、内河客船遇险和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应急处置4个分预案,制定了水上险情应急反应程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体系。
2006年先后有8个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其中台风“桑美”对我国沿海影响最为严重。8月20日,交通部牵头,组织召开了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联络员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专题研究了救助“桑美”台风造成沙埕港沉没渔船的有关问题。这是自2005年5月22日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确立以来,交通部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一次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在联席会议机制框架下,交通部与相关部门、军队及地方政府间相互配合,形成了“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海上搜救应急反应格局。
不惧生死的救捞精神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北海救108”、“北海救169”冲进火海,在成山头海域成功救助78名遇险船员;专业救助直升机“B—7305”盘旋在辽宁省菊花岛附近3个小时,救助队员攀上海面浮冰成功救助20名被困人员;船长彭建波带领队员驾驶“南海救111”冲进台风“珍珠”中心,搜寻十余天,成功救助15艘越南渔船和330名渔民……
台风、大火同样威胁着救助人员的生命。但是秉承着“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救助人员迎着台风恶浪奔赴救助现场。最危险的地方总有他们的身影。
目前,全国共有3个专业救助局、3个打捞局和4个救助飞行队,8000余名专业救助人员日夜守护在我国万里海疆,值班待命,一遇险情,马上出动。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精神,练就成一支“人员精干、技术精湛、装备精良、关键时刻能发挥关键作用”的专业救助队伍。
夏战台风,冬战寒潮。春节是举家团聚的时刻,但是对于救助队员来说,春运却是他们一年中工作最紧张的时候。春运期间是大雾和寒潮多发季节,沿渤海湾地区的滚装运输,三峡库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农民工返乡,舟山群岛、琼州海峡探亲流不断。救助船日夜值守在海峡中部和东西进出口,救助直升机随时在救助基地待命,随时投入海上救助。这些救助队员在广阔的海域为回乡探亲的人们织起一张严密的海空立体救助网。风平浪静的时候他们以船为家,进行艰苦的高海况救捞训练,随时待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