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投资设厂的大型企业。1999年4月,海尔美国电冰箱厂在南卡罗来纳州坎登市破土动工,次年3月,第一台在美国制造的海尔电冰箱下线。六七年过去了,海尔在美国的工厂发展得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实地采访。
| |
坎登在南卡罗来纳州首府哥伦比亚市以北几十英里,是一个古老的小城。当地政府为创造就业机会,设立了一个工业园区。海尔是当时第一个进入该工业园区的外资企业。园区大道的一个路口,立着巨大醒目的海尔公司标牌。从外表看,海尔工厂与美国许多大公司的厂房没有什么两样,高大的淡蓝色厂房、大片员工停车场,不同的是,中美两国的国旗在厂房前并排飘扬,工厂的门厅里陈列着各种产品,展示着工厂几年来的发展历程。
生产销售本土化
在海尔的生产车间里,只见薄钢板原料从一头进来,冲压成冰箱外壳,然后加填保温层,装配压缩机,最后进行成品检验、包装储存,形成了一条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有的工序还使用了机器人。记者注意到,车间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美国人,其中不少是黑人。主人告诉记者,海尔工厂已经完全本地化,从总经理到普通工人都是当地雇员。
主持工作的是大卫·帕克斯先生。他到海尔已经3年了。来海尔之前,他对海尔并不陌生,当海尔公司邀请他到南卡罗来纳州来主持工作时,他“想了30秒钟,觉得是个好主意”,马上就答应了。帕克斯的管理团队有30多人,加上工人全厂约300人,每年能生产20多万台电冰箱和冷藏柜,主要在美国销售。海尔的产品已进入美国最主要的家电和百货零售连锁店,如百思买、西尔斯、沃尔玛等。
帕克斯说,美国有的大型连锁店对产品非常挑剔,如西尔斯只卖节能产品,所以要打进这些店并不容易。因此,海尔不仅生产电冰箱,还搞新产品研发。该厂实验室与马里兰大学和在青岛海尔总部的研究院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任何新产品都要在3个地方分别进行测试,都通过才能定型。
和谐的企业文化
记者问帕克斯,管理海尔工厂,与他此前的管理经历有什么不同。帕克斯颇有感触地说,在海尔工作,首先感到的是信任和真诚。美国员工与在中国公司的高层沟通没有任何问题,开会时大家开诚布公交流意见。海尔的高层经常到南卡罗来纳州来,他们都非常内行,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很快就能作出决定。帕克斯还对海尔集团的领导和工人对公司的忠诚和投入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每个人都真诚努力地为海尔工作,使人感到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工作关系非常舒适融洽。他认为,这也许是中美企业文化中的最大不同。在海尔,有许多员工从一建厂就在海尔工作,已经完全把自己看作海尔的一分子。这种文化对企业有很大的好处,当领导的有战略眼光和长期计划,当员工的很忠诚和投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海尔大道”见证双赢
谈到海尔工厂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帕克斯很高兴地说,这是个“双赢”的好例子。海尔得到一个条件优厚的在美国落地生根、迅速发展的基地,而当地政府得到了税收和就业的好处。特别是就业,数量虽不算很多,但影响很大。
海尔雇用的工人大部分是原先在当地农场工作的黑人,他们到海尔后,经过训练,有了一技之长,工资待遇也比农场高,公司还给他们买了医疗保险。由于海尔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南卡罗来纳州政府给海尔颁发了许多奖项。更难得的是,当地政府把工业园区内的一条大道命名为“海尔大道”,这是在美国唯一的一条以中国企业命名的道路。克绍县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尼尔森·林赛先生补充说,海尔对当地社区有很多回馈,如给学校和慈善机构赠送电冰箱等实物。
海尔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坎登的知名度。特别是去年,吴仪副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来访问,海尔又与NBA在坎登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当地的盛事。由于海尔的原因,南卡罗来纳州对发展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变得很积极,2005年南卡罗来纳州驻中国办事处在上海设立,今年还要组团访华。林赛说,虽然有些美国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些不安,但如果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像海尔那样来美国投资,这样的看法就会得到改变。
(本报坎登(美国)1月1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