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火海、洪流、毒气泄漏现场,消防官兵勇往直前。但市民或许不会知道,作为普通人他们内心仍然恐惧死亡,而相对单调的军营生活、24小时待命出动,也让他们精神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由公安部消防局、卫生部、体育总局组成的专家组在全国做调查,为制定《消防员健康评定标准》做准备,而官兵心理压力及健康是一项重要调查指标。昨日他们奔赴我市南川区,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
一等功臣也怕接触尸体
市特勤支队一中队三级士官胡定华,消防一等功臣,3天前刚接受过专家组问卷调查。
他认为,基层官兵最大的心理障碍,是接触烧得不成人形的尸体。
1999年胡定华新兵入伍,时遇江北区一楼房大火,一名六旬老太丧生,他受命移出尸身。移尸中尸体焦肉大块掉落。归队已是凌晨2时,恰逢他站岗,他硬拉来一战友陪站,好歹熬过当晚。连续两周,他看见肉食便作呕,吃不下。
新兵上火场 迈不开步
南岸消防新兵小许,去年入伍时一进火场就发怵,拎手枪动作完全变形。火势稍大,他就迈不动步,完全被老兵推着走。回队吃饭吃不饱,睡觉睡不着,晚上一人起床跑操场。战友送他去看病,经诊断属典型的“火场恐惧症”。不过半年下来,他已遇火不惊。
心理疏导半月一次
市消防总队组教处黄世镍处长称,这些情况基本反映了我市消防官兵常见的心理状态。他分析称,由于职业特性,消防官兵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状况,若不及时疏导,极易患病。
他称,市消防总队去年底已出台《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要求每个中队半月必须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安排心理医生定期坐诊、搞讲座,并逐步为每个官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但他表示,这一工作刚起步,效果有限。
记者了解到,对付心理恐惧,市特勤支队摸索出一套办法:让战士夜间到医院太平间、殡仪馆去服务。此外该支队一中队指导员张勇称,去年11月他们开展了一场名为“亮剑”的行动:专门组织新兵到重庆医科大学看人体标本。下月,他们还将带战士到殡仪馆帮忙,用这些办法帮助战士克服心理压力。
记者 朱亮/文 通讯员 桑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