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琵鹭全球同步调查昨启动20余市民红树林捕捉鸟的身影
下沙鱼塘成黑脸琵鹭乐园
深圳商报记者郑英实习生禹林
本报讯上午9时,在深圳红树林保护区对面的生态公园,当许多忙碌了一周的深圳人还没出门时,董文晓已经把望远镜对准了保护区观鸟屋左侧的海桑林,盯着那片红树林上空划过的白色身影。
| |
经过深圳市政府、媒体和民间观鸟爱好者多年的宣传,黑脸琵鹭已是深圳市民耳熟能详的鸟类。这种大型候鸟依赖沿海湿地为生,目前已知的繁殖地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一带,数量无法统计,中国仅在大连海域一无人岛记录到繁殖的黑脸琵鹭。黑脸琵鹭沿着中国东部沿海迁徙到南方越冬,分散在中国、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有多少黑脸琵鹭?如何更多地了解和保护它们?这就是同步调查的缘起。
科学家们不断搜索着黑脸琵鹭的越冬地。在中国内地,最初的同步调查只有为数不多的鸟类学者参加,无法覆盖中国东南沿海漫长的海岸线。随着民间观鸟组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调查行列,以深圳观鸟协会来说,已经连续第4年参加普查。
“21只。”董文晓擦了擦额头上的雨水,默默念出这个数字,然后啃了一口压缩饼干。原来,为了赶在潮水变化前到达生态公园,他7点就出了门,还没吃早餐呢。
下沙鱼塘里12只黑脸琵鹭长期停栖
上午11时,记者赶到下沙鱼塘时,董江天和她的搭档刚刚打开封闭鱼塘的铁门。从生态公园驱车到这里只要3分钟的路程,却很难想像在喧闹繁华的城市里竟然会有如此原生态的角落。
几个废弃鱼塘边,长满两米多高的芒草,宛若北方的青纱帐。鱼塘里浅浅的积水不足半米,散落着一些芦苇丛,正好成为众多水鸟的乐园。喜鹊在榕树上搭了窝,见有人进入鱼塘,立即“咔咔”地叫起来,引得胆怯的针尾鸭扑腾着翅膀,歪歪扭扭地落到附近的塘中,而反嘴鹬和黑翅长脚鹬则对此熟视无睹,继续在鱼塘浅浅的积水里啄食着底栖的小生物,露出水面的泥滩上,一群金眶一溜小跑来回窜动。
“这片鱼塘有12只黑脸琵鹭长期停栖。”董江天告诉记者,下沙鱼塘属红树林保护区的辖区,采取封闭式管理,非保护区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少了人的干扰,这里的生态有很好的恢复,成为了黑脸琵鹭等鸟类的乐园。“鱼塘积水刚没过它们的腿,水里又有大量的鱼虾,而且数米高的荒草起到很好的隐蔽和隔音效果。”
董江天小心翼翼地穿过草丛,生怕引起更大的声响惊扰鸟类。在一个鱼塘里,她发现了正在觅食的黑脸琵鹭。这群鸟用它们扁平的嘴在水里来回划动,不停搜索着塘里已经可以自然繁殖的罗非鱼。“1……7……9,没错!下沙鱼塘的12只全在!”
据了解,此次深圳的黑脸琵鹭全球同步调查,包括了侨城湿地、生态公园、凤塘河口、沙嘴检查站、下沙鱼塘等5个黑脸琵鹭觅食点,有20余人次观鸟者志愿参与调查,以确保调查数字的精确。
开展调查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黑脸琵鹭
“统计数字要经过各地点的汇总和筛选,不会马上出来。”董江天告诉记者,在2004年的同步调查中,整个后海湾发现了324只黑脸琵鹭,2005年的调查数字降为311只,但在2006年的全球同步调查中,这个数字又上升到346只,占到当年全球已知黑脸琵鹭种群数量的21%。“今年的数字是多少,现在还说不准,我们希望能比以前有所上升,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这些鸟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