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首次大规模非物质文化普查出现意外收获
早报讯(记者林泽贵)嘉庚瓦烧制技艺、北辰山庙会、厦门珠绣、五祖拳、蜈蚣阁、“日本祭”习俗、大道公信……去年12月开始的厦门市首次大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刚刚完成实地普查阶段就收获不少。
不足半天村民被杀近半
在本次普查中,思明区发现的“日本祭”特别引人注意。
“日本祭”?是日本的祭拜习俗?厦门文史专家龚洁介绍说,“日本祭”是厦门五通泥金社一个持续近70年的祭拜习俗。
龚洁说,“日本祭”习俗从1938年开始,确实与日本人有关,但不是日本的习俗,而是中国人受苦难、被日本人残害的一个证据。
1937年9月,日本侵略军用武力占领了金门,并时时利用傍晚或者黎明的时候,派战船骚扰对面的厦门,企图进攻厦门。1938年农历四月十一凌晨,厦门五通海面出现很多点着灯的日本战船,驻守此地的国民革命军75师官兵见状便开炮射击。
谁知,这是日本人使的“空船计”,亮着灯的船上基本上都没人,大队人马却尾随其后,在75师轰炸得筋疲力尽后开始攻击。结果,尽管75师官兵奋勇抵抗,击退敌军数次进攻,但日本人还是攻下了五通口岸,从浦口登陆。登陆后,连日遭75师猛烈反击的日本兵疯狂地杀人,一直杀到泥金社。
“不到一个上午,差不多半个村的人都被杀死了!”龚洁说,当时的泥金社才100多人,结果被杀死的就有40多人,其中有的是全家被杀掉,“那可以说是尸横遍野”。最残忍的是,有的妇女抱着孩子躲起来,结果孩子因为害怕腿脚发抖,残忍的日本兵发现便用刺刀把他们刺死;有的人潜到水池中,因忍受不了露出个头来呼吸一下,也被路过的日本兵开枪扫射。
“日本祭”应叫“苦难祭”
龚洁说,“‘日本祭’其实应该叫‘苦难祭’”。
到1938年农历四月十三厦门岛沦陷,日本兵进驻到厦门中心地带,泥金社存活下来的村民才敢掩埋被屠杀的村民。在埋葬前,他们把所有尸体集中到村前广场,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
此后,每年农历四月十一,泥金社村民都会集体到村前广场,以非常隆重的仪式祭拜这些遭日本人屠杀的同胞,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因为是日军屠杀村民后形成的,淳朴、直白的村民就直接将这种祭拜仪式称为“日本祭”。
跻身第二批“国遗”
早报讯(记者林泽贵)大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初步摸清了有望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有关负责人介绍,厦门博饼和大道公信仰习俗冲击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希望最大。
博饼在上次的申报中因材料不足,被误以为是赌博形式,此次将被作为重点项目申报。保生大帝(大道公)在台湾有300多个分庙,是海峡两岸共同的信俗,此次申报“国遗”也很有希望。还有送王船的习俗在台湾也有,此次将从“海峡两岸”入手,多做一些工作,进一步补充资料。
另外,此次普查发现的还有:思明区有关部门收集到了包括厦门讲古、厦门松筠堂药酒酿造技艺、厦门海洋文化系列、“日本祭”习俗等11个项目;而集美区发现嘉庚瓦的烧制技艺很有特点;湖里区发现钟宅村的送王船历史悠久;海沧区也发现了五祖拳、蜈蚣阁、锦里村民祭祖等有一定价值的项目。
在普查过程中,专家们还发现,许多民间音乐、民谣、方言故事、历史掌故等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厦门市文化馆已准备根据此次收集来的资料,编辑出版几本反映厦门民歌民谣、方言故事等的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