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举行今年首场就业困难群体招聘会,不少求职者空手而回
本报讯记者马汉青、通讯员区志敏报道:在绵绵春雨中,昨天一场全市联动的帮助广州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大型专场招聘会,拉开了广州“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序幕。
虽然劳动部门精心组织了3000多个岗位,但现场情况看,不少求职者仍失望而回,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
本次招聘会帮助对象明确,为广州本市特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禁摩”涉及人员以及“农转居”人员。为适应这部分群众的特点,劳动部门重点联系了营业员、保安、司机、服务员、行政后勤服务员、仓储服务员等3000个岗位,不少企业的招聘简章还写上“年龄不限”的醒目提示。
从现场看,企业开出的薪水都不低,普遍在1000元左右。但不少企业反映,求职者合适的不多。一家物业公司负责人黄小姐说,接触了很多求职的本地人,感觉没有外地人肯吃苦,干不长。而开出清洁工月薪1500元的服装公司代表说,一些本地人一听说要先收简历,不能马上“拍板”,还要培训一月再上岗,就连表都不愿填,不想再谈。
而本地求职者也有“一肚苦水”。47岁的谢先生说,他有开汽车的技能,但司机工作不好找,他想找仓管、保安等岗位,但感觉男的45岁以上很难找工。很多单位虽说不限年龄,但对这些没有技能要求的岗位,总想挑一些年轻的,结果收下简历,就没有下文。
三大思路助解“老大难”
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说,劳动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确实比较突出,相关求职者不妨考虑三大思路:
一要明确求职取向。企业招聘毕竟是市场行为,需双向选择,如求职者自身技能不高,可重点选择一些值班员、仓管员、车场管理员等岗位。
二可考虑灵活就业。广州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帮扶、社保政策的相关待遇接连出台,求职者不一定要“打长工”,如暂时没有合适岗位,也可考虑先“打短工”。
三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要求。一些求职者虽有某方面技能,如会开车等,由于市场岗位供求不断变化,这一技能已不很吃香时,就不宜死守老本行,不妨改学其他技能。
张宝颖表示,对本市户籍的就业困难群体,只要身体健康不挑不拣,保证一个月上岗。广州市劳动力中心市场常设的“特困办”,专为特殊困难群体服务。
招聘活动现场好多人 本报记者 吴万生 摄
(Robby/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