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尹光环,从来没有这么忙过。1月20日,他在杭州参加了第二届CBO(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开幕式,紧接着又要去成都,那里将举行分赛区新闻发布会。作为CBO赛事推广方,北京赛比奥公司的董事长,从2006年开始,老尹的周末基本都在旅途中度过,“去年我跑了17个省,就是想告诉大伙儿CBO到底是怎么回事。
| |
1997年,尹光环辞去北京市西城区体委主任的职位,下海了。他创办的第一个公司叫“巴斯格伯”,就是英文“篮球”的中文谐音。此后将近10年,巴斯格伯一直是CBA篮球联赛的推广方。2005年底,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元伟打算将全国的业余篮球赛事整合在一起,找老尹谈这件事。拿不定主意的老尹思忖再三,决定去问问钱澄海老先生。钱老是中国篮球名宿,如今虽深居简出,却依然对天下篮球大势了如指掌。“做群众篮球,这事有前景。”钱老的态度让尹光环下了决心。
篮管中心决定将CBO托付给赛比奥公司推广,为此还向各地篮协发了文件,但在具体操作模式上,则完全是市场化的思路,不拨一分钱。第一届比赛开始前,老尹将各地篮协的秘书长请到北京共商发展之计,有一大半人还弄不明白CBO是怎么回事,还有人直接问,“这个比赛,你们拨不拨钱?”“不拨钱。”老尹的回答很干脆,“这个赛事和以前的不一样。我们会根据各地组织情况在比赛结束后给予奖励,但永远不先拨钱。”
说这话的时候,尹光环心里其实也七上八下。“老百姓能不能认可CBO?怎么去说服地方篮协和赞助商?什么样的赛制大伙才能接受?”在一连串的问号中,尹光环唯一能坚持的判断是,CBO要继承传统,要体现中国特色,要办成老百姓的活动。CBO最后定名为“贺龙杯中国业余篮球公开赛”,就是想借助新中国体育奠基人贺龙元帅的声威,再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篮球风靡中华大地的盛况。
“CBO是个筐,业余篮球往里装。”首届CBO开打后,不停地将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业余篮球赛事往这个“筐”里装。“有打四节的,有打上下半场的,还有打21分一局的。”虽然模样还千差万别,但终于都有了CBO这个统一的名字。盘点首届CBO,各类比赛在全国22个省、市、区的107个地市举行,工农兵学商,直接参与者达到250万之众。
将地方赛事归并到CBO的大旗下,渐渐地,各地篮协也感到了CBO这个平台的好处。“简单说,原先你有个小蛋糕,现在CBO把各地的‘小蛋糕’集中起来做成个大的,大家都能得到比以前更多的发展机会。”尹光环说。2007年的CBO开幕式在杭州,赞助商慷慨解囊,就是当地篮协积极运作的成果,而如果只是以前的地方业余赛事,不可能有这样的吸引力。
为了运作CBO联赛,老尹又注册成立了“赛比奥”公司。“这个名字也有点竞赛、奥运的意思。我们想从大众篮球做起,也为2008年奥运会做点贡献。”原本一盘散沙的全国业余篮球活动,在CBO的统合下已渐有轮廓。对CBO的未来,尹光环很有信心,“因为我们做的就是老百姓的篮球。”
|